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硬件如何“硬”起来
近两年教育硬件赛道格外热闹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大幅增长的在线学习需求 , 直接带火了词典笔、学习平板、错题打印机等教育硬件 。 同时 , 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 , 频频发布教育硬件产品 。 教育硬件这条路看起来前景可期 , 但真要走得好、走得稳 , 还要有点“硬”功夫 。
首先 , 教育行业本身极具场景属性 , 不同场景对产品应用都有一整套要求 。 比如根据场景、对象和教学环节的不同 , 硬件产品可能要承担辅助工具、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等“身份” 。 这些不同的“身份”需要生产者深度了解需求 , 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 才能带来良好使用体验 。 但是 , 当前教育硬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 无论是在学校场景还是家庭场景 , 不方便、不实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 远远没有发挥出智能化产品应有的作用 , 甚至弱化了移动教学的优势、拉低了效率 。
其次 , 教育硬件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 一方面 , 各大厂商产品研发方向较为趋同 , 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 另一方面 , 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产品功能形式单一、内容多样化不足 , 很难提高用户使用频率和黏性 。
此外 , 教育硬件研发投入较大、技术门槛过高、研发周期较长 。 高投入还造成了部分产品定价过高 , 导致生产和需求的错位 。
针对上述情况 , 相关企业一是要主动探索、积极创新 , 寻找教育硬件产品的最佳使用场景和切入点 , 从而更加细致周到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
二是要紧紧围绕增强学习效果进行创新 。 无论功能多么新颖、概念多么潮流 , 教育硬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实用性 , 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始终是希望提高学习效率 。
三是要明确教育硬件产品的定位 。 既不能以高定价形成“数码鸿沟” , 也不能装上早就过时的电池、屏幕和摄像头了事 , 成为低端的代名词 。 要在功能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 , 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 。
还应注意的是 , 教育硬件的特性如能得到充分运用 , 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互动 , 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想象空间 。 但若运用不当 , 则会带来学习变游戏等一系列问题 。
要想切实解决家庭教育场景中的“痛点” , 教育硬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但只要能平衡性价比、理解细分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 教育硬件这片新蓝海也将成为推动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
【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教育产品智能化成趋势】(作者 陆 飞 系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