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85废物”之后,“海归废物”又成为年轻人疲惫代言的新名词 。
在豆瓣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小组里,每天都有上百人申请加入小组,每天都有人发起新的讨论,询问是否应该回国,拿到了国外的录取是否值得去,回国后gap很久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交流回国工作的感受……
海归青年的群体焦虑现象,显示出的趋势是:“海归”从曾几何时的精英语境出离,他们面临的是与国内毕业生一样的就业压力和选择难题,海归并不比国内高校毕业生更有竞争力 。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就业市场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海归们能PK过千万国内大学毕业生吗?
01
需求仍存
近些年我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差距逐渐缩小,留学回国人数不断增长 。海归群体逐渐扩大,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0%以上 。
出国留学实际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相对从前不再那么“热”了 。除了真正含金量极高的院校仍然获得国内就业市场的青睐外,相当程度上的海外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还不如国内“双一流”高校 。在不少硬核学霸的眼中,如果没有申请到顶尖院校,留学并不是镀金,而是“镀铜” 。
“水澳”“水英”一年制硕士也已引起相当的舆论关注 。实际上,澳大利亚与英国是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英国高等教育对于留学的态度是产业化发展,是一项服务型的经济收入,故而门槛较低 。
相应的,留学在这个时代带有商业化色彩的意味,不少追求投入与学位产出的人选择了留学,他们与精英留学生一起,成为学历通货膨胀时代下的一代留学生 。
不单是高等教育产业化,更有相应催生出的各类高校榜单与排名,其中不乏在消费者、留学市场驱动下营造品牌效应的商业化运作 。
疫情的到来,显然给留学制造了更多的“阻碍”和不便 。然而根据最新留学统计数据,即便疫情对留学冲击作用强大,在家长与学生的强劲需求驱动下,出国留学的大势并未改变 。
2021年11月,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发布了最新《美国门户开放报告》 。数据显示,2020至2021学年中国赴美留学生31.7万,仍然占据世界各国赴美留学人数第一位 。虽然人数同比上年下降了14.8%,但考虑到赴美国际留学生的总量下降了15%,中国留学生人数占在美国际生总数的比例甚至比去年还有略微提升,达到了34.7% 。
与此同时,赴英留学生近两年一改增长停滞的趋势,出现快速增长态势 。疫情前,赴英留学连续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受疫情因素的影响,赴英留学也出现了一定下滑,但根据英国政府《英国学生签证统计报告》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的一年中,英国向中国大陆公民发放学生签证数量13.5万个,比疫情前增长了13%,占英国发放学生签证总量的32% 。
这说明留学已然常态化,虽然国内高校学历的认可度在不断上升,国外高校的认可度不如从前,但需求的缺口仍然很大 。
02
留学“账本”
与传统观念中送子女出国的家庭一定家境殷实的情况不同,出国留学家庭逐渐向工薪阶层倾斜 。
根据新东方《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连续七年调研数据显示:意向留学家庭父母的职务由过去的以“中层领导”发展至以“一般员工”为主 。2021年,普通家庭仍是意向留学群体的主体,但受疫情影响,占比有小幅回落,占42% 。但在2015年,留学生中父母是普通员工的比例还仅为29% 。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自普通家庭,出国读书的钱要一家人扎紧裤腰带过日子 。然而,学成回来的就业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