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 , 新加坡的研究团队一般以英语传达科学研究知识 , 但一组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制作出六个汉语视频 , 为公众讲解用人工智能技术治疗癌症 , 以及康复机器人等生物医学技术的研究 。
这些视频由来自国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和杨潞龄医学院的四名博士生和两名研究助理联合制作 。 他们参与了国大健康创新与技术研究所兼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戴嘉平领导的试点项目 , 希望把有助改善人类生活的科学研究 , 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公众 。 戴嘉平受访时说:“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或学校发布的科学与科技信息多数都以英文为主 , 但这会让不谙英文的人很难了解新技术为他们带来的便利 , 所以我们才想要借助试点项目 , 用中文讲解科学知识 。 ”
在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团队的支持下 , 研究员从2021年8月开始 , 根据各自的研究项目策划呈现的内容 。 他们完成英文视频稿后 , 也必须翻译成中文 , 在约三至四分多钟的视频中 , 以口语化的词汇解释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 。
为了让公众更了解癌症 , 国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何勤伟(26岁)在视频中将肿瘤比喻为生态系统 。 他用不同动物来象征癌细胞 , 白血球及成纤维细胞等 , 以此讲解癌症病患体内不同细胞的相互作用 。 何勤伟说:“通过制作这个视频 , 我学会把抽象的概念和科学专业术语 , 简化成公众容易理解的呈现方式 。 这能让公众明白较复杂的科学研究 , 以及研究成果如何帮助癌症病患 , 从而对我们所进行的研究产生信心 。 ”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制作汉语视频 讲解生物医学知识】研究团队除了有新加坡本地人 , 还包括三名分别来自泰国、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员 。 在2019年从泰国来本地念书的国大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助理黄长吉(25岁)在视频中呈现关于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 , 展示了安装触觉传感器的义肢如何为截肢者提供人工触觉 。 虽然黄长吉念中学时已接触中文 , 但最具挑战性的是要她在视频中以汉语介绍研究 。 她说:“我很容易感到紧张 , 更何况这次还要面对镜头 , 用我没那么熟悉的汉语讲解科学概念 , 因此拍摄视频的过程是难上加难 。 不过 , 这次的经历却加强了我的英语和汉语沟通能力 。 ”
何勤伟和黄长吉都期待能通过这些视频 , 帮助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公众体会科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黄长吉说:“我们希望为公众提供一个探索科学的有趣方式 , 并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 让他们继续针对新科技展开研究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