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韦莱斯之书》图集之一 。
Jonas Bendiksen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制作过程 。
对于这组图 , 荷赛的评审团给出的意见是:
文章图片
《韦莱斯之书》是一个与主题高度相关的新鲜概念性项目 。 摄影师在整个项目中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叙事 , 并巧妙地描绘了生活在虚假信息的时代意味着什么 。 运用一种创新的手法 , 结合象征和讽刺 , 为整个作品增加了意义 , 并做出了大胆的政治评论 。 此外 , 摄影师强调了他自己摄影作品的道德权威 , 并提出了一种“元分析”的形式——用摄影作为一种工具来评论摄影的现状 , 并强调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行业中 , 我们是多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
此前 , 马格南图片社对Jonas Bendiksen有过一次采访 , 来讨论《韦莱斯之书》 。
马格南:你能详细谈谈你是如何创作《韦莱斯之书》的吗?书中哪些是虚构的 , 哪些不是?
Jonas Bendiksen:首先 , 我上了YouTube , 很快就学会了电脑游戏和电影行业用来创建逼真的人的3D模型的各种软件 。 在这些软件上 , 你可以将3D人物旋转、打灯光、摆姿势等等 。 我买了一些基本的人物角色 , 然后对它们进行变形 , 给它们穿上衣服 , 打造好纹理 , 创造出一系列不同的角色 。 在过去的几年里 , 我想我花在这些虚拟服装上的钱是我花在自己衣服上的10倍 。
然后 , 我就来到了韦莱斯 , 这是我第一次不用花时间去接触任何人 。 我只需要拍摄空的场景——公寓 , 办公室 , 公园的长椅 , 和任何我感兴趣的场景 , 等待没有人的时候 , 按下快门 。 然后我使用特殊的360度摄像机和特殊的一些方法来捕捉特定场景的特定照明 。 当我回到家 , 我将这些照片转换成3D空间 , 并将3D人物形象放入场景中 , 并匹配与原始场景相应的情感、姿势和灯光 。
文章图片
《韦莱斯之书》图集之一 。
对于这组图片获得荷赛欧洲大区“开放形式”奖项以及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等相关话题 , 拍者君请到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同行和前辈 , 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 (观点不分先后)
“照片是假的 , 文字描述也是假的 , 它获奖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不是很理解 。 ”
王身敦(1998与2003年两届荷赛评委)
文章图片
《韦莱斯之书》图集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