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方希望主炮威力多多益善,VK30.02(DB)一说是安装KwK 42 L/70式75毫米炮遇到了一些问题,一说是它最多只能使用60倍口径的75毫米主炮 。关于60倍口径的75毫米炮,除了少数中文的网文和中国军事爱好者给杂志的投稿之外,笔者没有查到关于这种倍径坦克炮或者反坦克炮的任何资料,基本可以片段是误传 。所以笔者倾向于diyi种说法 。
而黑豹坦克最终采用的设计是,使用70倍口径的75毫米坦克主炮,正面装甲是55度的80毫米装甲板,长宽高是6.87*3.27*2.99米,接近虎式坦克 。在此之中,载弹量功不可没:车内存储79发炮弹,自然需要较大的空间 。重量也就达到了45吨 。
德国军工部长施佩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黑豹坦克的重量倒是和虎式最初的方案要求一样 。
博物馆中展示的黑豹坦克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苏军diyi次与黑豹坦克交战的时候,根据其主炮威力和外形尺寸,称之为德国T-5型重型坦克 。但是获得了德方的详细情报之后,只好纠正为中型坦克 。
虎王坦克简单来说,虎王在战术和编制方面,是虎式坦克的替代型号,但是在设计方面,其实是黑豹坦克的放大型号 。
主炮升ji为尺寸更长的71倍口径88毫米炮,装甲虽然采用了倾斜装甲设计,但是厚度依然增加,最厚处达到了180毫米,侧后是有倾斜角度的80毫米装甲 。
尺寸更大,7.38*3.755*3.09米 。
载弹量方面,根据炮塔的不同,是80/86发,比虎式坦克只是略有减少而已 。
在火力和防护力方面都比虎式坦克强,设计实质是黑豹坦克的放大,自然重量一路上涨至69吨 。
从虎式、黑豹和虎王坦克的具体设计过程来看,德国高层追求更强的火力和防护力是坦克比较重的主导原因,也许深层次的原因是,德军希望通过装备质量超过对手的精良武器以质量战胜数量 。
在设计细节方面,德国忽略了超重带来的缺点,比如:
机动性差,也许在战略防御作战中,坦克并不需要大范围的频繁机动,但是超重可能意味着难以通过更多的地形 。
维修性差,超重使得故障率上升,发生故障或者战损后难以拖曳 。
修复彩色的虎王历史照片
历史没有如果笔者窃以为,二战德国中后期的坦克是可以避免超重的境地的 。
如果应用二战时代的科技和设计理念,主炮方面,德国从虎式到虎王,从四号到黑豹坦克,仅通过提高口径身管比例来提高威力,如果改用提高主炮口径的方法,是否能避免设计大尺寸的车体?
载弹量方面是否可以大幅降低,比如T-34改用85毫米炮之后,载弹量降为60发,斯大林-2更激进,直接降为28发——当然这有设计时突然从85毫米炮改成122毫米炮的因素 。
军迷重演活动中的虎式坦克
【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有人可能要说,德国在二战后期的时候,制空权丧失,后期补给车辆经常遭到对手的作战飞机,远程火炮乃至游击队的袭击,减少载弹量是否不妥?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虎王坦克自从在奥格莱德村遭到伏击,3辆虎王都是炮塔侧面被击穿,引起炮弹殉爆,此后禁止在炮塔内存放炮弹,备弹减为68发 。(已和德方资料Tiger Im Kampf核对,属实)不也照样正常作战吗?
如果按照二战结束后不久的主战坦克设计理念,即便不考虑装甲技术的进步,通过改变设计理念,比如:
发动机改为横置,且与传动全部布置在坦克车体后方,这样可以省去传动杆占用的空间 。
比如取消炮塔吊篮 。
减少载油量,长途机动时挂副油箱,也是能够降低车体重量和尺寸,同时保持火力和机动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