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前置仓需要保证面足够大、网足够密 。 因为前置仓覆盖的是消费者最后一公里范围 , 所以前置仓的网点数量和密集程度就成了平台建设的重点 , 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消费者被囊括在自身的网络之下 。 而前置仓数量的提升 , 就意味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 。
另一方面是前置仓需要保证货足够多、送足够快 。 采用前置仓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消费者多样的购物需求得到满足 , 这就需要前置仓在货品供应上需要有足够的保证 , 也意味着投入的增大 。 另外 , 配送速度也是保证消费者购物体验的一大关键 , 所以平台在配送环节也需要进行较大的投入 。
而这两方面属于前置仓在建设方面的问题 , 当前置仓开始运行之后 , 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样需要平台进行大量的投入 , 去保证单个前置仓和整个网络的高效运行 , 释放出整个前置仓网络的最大效能 。
这种重资产模式在前期都需要不断投入 , 所以造成了叮咚买菜以及同样采取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如今所面临的盈利难题 。
离不开的前置仓
然而前置仓模式虽然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 , 但却是目前生鲜电商想要探索到的为数不多的可行办法 。 所以在很多生鲜电商眼里 , 前置仓模式成了又爱又恨的存在 。
这主要是因为前置仓模式的成熟将会给平台现阶段乃至未来都带来诸多的好处 。
首先是用户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 从选品到配送的所有环节 , 都暗含着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关键点 。 而前置仓模式在成型之后 , 可以尽快做到点与点之间的货品调配 , 形成一个协同性较好的管理网络 , 以至于共同促进并提升消费体验 。
其次是消费需求的更直接把控 。 因为前置仓需要较密集的网点建设 , 所以可以渗透在更细碎的消费者场景 , 这就使得平台可以通过前置仓网点了解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特点 ,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货品配比 , 也可以为后期的精细化运营提供养料 。
最后是通过前置仓加速平台的内部循环 。 利用前置仓的密集网点 , 在加速每一个网点运营速度的同时 , 就在拉动整体网络的运行速度 , 在一次次进行“消费者—仓库—平台”的循环时 , 问题出现的也会更快 , 在改正之后也将进一步提升整体网络的运行效率 。
比如京东在前期建立的全国自营仓库 , 就是同样的道理 , 如今京东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取得的成绩 , 也和长久以来的投入建设有很大关系 。
但不论是对于叮咚买菜还是每日优鲜来说 , 需要做到的是在自己被拖垮之前尝到前置仓带来的甜头 , 只不过这一点似乎十分困难 。
前置仓向“水电煤”渗透
虽然前置仓在形成规模效应后会帮助平台带来不错的成长 , 但是前置仓却不是生鲜电商的最后一步 , 基于前置仓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 才是生鲜电商和前置仓模式该走的未来 。
而通过前置仓向生活消费领域的各个方面渗透 , 也可以帮助生鲜电商平台拓宽自己的业务边界 , 找到更多的增长曲线 , 而不是困顿于生鲜电商之中 。 当然 , 通过前置仓向“水电煤”的渗透 , 也会给平台带来更大的改变 。
第一自然是消费场景的更广泛渗透 。 除了买菜这一消费场景之外 , 还有很多场景是消费者每天都要进入的 , 而对这些消费者高频次进入并进行消费的场景进行渗透 , 自然会让平台与消费者的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