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 , 消费者就已经明显能从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感到618的存在感变强了 。 从各地报纸头版写下的以“618”为答案的试题 , 到密集的明星互动 , 到满天飞的红包和 , 以及地铁和公交站随处可见的海报 。 无论是对于平台还是品牌来说 , 618已经成为一场对标双十一的购物狂欢 。

文章插图
那么 , 京东618和双11哪个更便宜?哪个折扣力度大呢?
毫无疑问 , 商家关注销量 , 消费者关注促销力度 。 而今天 , 官爷带大家理一理京东和阿里在购物节战役中的表现~
1、定位
两个电商品牌定位本身就有着深入人心的差异 。
京东给人的传统印象是靠谱、正品、数码产品放心 , 物流高效 。
淘宝给人的传统印象则是产品优劣混杂却又应有尽有 , 价格实惠 。
那么 , 定位理论能不能解释购物节呢?
京东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打造这个购物节呢?不得不提到618这个神乎其神的数字 。 虽然原本似乎是为了“抗衡”双十一的618 , 似乎逐渐变为了“全网”的618 。 其实 , 出现时间上甚至早于双十一的618 , 有着超出“抗衡淘宝”之外的魔力 。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 , 数学意义上的618是黄金比例的数值 。 无论从审美还是效率的角度 , 618都是理论意义上几乎完美的数值 。 或许正是借以这样的寓意 , 京东选择了6月18日作为购物节 , 意在将年中超级消费节这个概念进行推广 。 京东也的确实现了对这个节日新定位的布局 , 将年初至双十一之间的巨大空缺得以弥补 。
2、节奏与推广
1.活动与品类优惠的排期:
去年 , 在具体活动与商品品类上 , 京东和阿里均从6.1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对战 。
618 , 缩短预热期 , 降低预售力度 , 直接在6月1日后进入到品类主推日和京东刚正面 , 是去年阿里的战略节奏 。
而在双11 , 预购战线拉到10月13日 , 抢红包时间从11月1日到2019年11月10日 , 而最终在11号、12号进行集中“热卖” 。 其实可以说 , 预热对于消费者的体验增强具有很大的作用 , 并且预售对于平台和商家也有很大意义: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 造成更大的声势 , 掌控信息以便提前配货调度降低成本 。

文章插图
而阿里“压缩”预售 , 只为更好地正面刚京东 。
针对京东在数码家电领域的强势 , 淘宝还在618对该专场进行了提前 。 在其它品类方面 , 除居家专场和和大牌专场外 , 淘宝和京东基本错开专场举办日期 。
京东当然没闲着 , PLUS DAY 超级秒杀日、超级粉丝日、超级品牌日 、超级神券日 、万店满减日、唯品闪购日……前后持续了近一个月 , 声量毫不逊色 。

文章插图
2.促销、玩法、流量获取

文章插图
阿里的多元
无论618还是双十一 , 阿里的促销均以全方位无死角的多元化而著称:限时疯抢、购物返红包、抢券会场、品牌和内容会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