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怎么造梗?抖音如何玩梗?( 二 )


最近, 抖音的评论区火到了包括微博、豆瓣在内的其他社交平台上 。 抖音用户被统称为“抖人” 。
在微博, #抖人的评论到底有多好笑#的话题阅读量达到844.3万次, 几乎每天都有微博KOL截图搬运抖音有趣的评论, 称他们“怼人很有梗” 。

抖音怎么造梗?抖音如何玩梗?

文章插图

豆瓣的“笑死我了这弹幕小组”有近40万成员, 其中“评论哈”的标签几乎被抖人评论所包揽 。 晋江文学城论坛也有专门为“抖人”开的高楼, 用于搬运抖音有趣的“反饭圈”言论——“抖人”评论的出圈程度可见一斑 。
“抖人”之所以能以这种姿态出圈, 与其一直以来建立的社区氛围有关 。 有人把“抖人”比喻为新时代的“香港娱记”, 在怼明星这件事上, 他们像是一扇“反饭圈规则”的窗口, 所有无法理解饭圈逻辑的人, 都能和“抖人”完美共情 。
在对“抖人”的调侃中, 最常被拿来比较的就是微博 。
微博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 如“带粉籍不吃瓜”(意思是有强粉丝属性的微博账号不能在八卦事件中发言), 再比如明星的微博下面会有粉丝用统一的文案模板和配图来“控评”等等 。

抖音怎么造梗?抖音如何玩梗?

文章插图

微博粉丝账号要求粉丝群体“带粉籍不吃瓜”
相比之下, “抖人”则被称为“法外狂徒” 。 今年过年期间, 杨幂给@会火短视频 拍摄的新年祝福就因为状态不佳而被“抖人”狂怼:“你这个年还不如不拜 。 ”后来该条视频被隐藏——控评行不通, 这看起来或许是唯一能阻止“抖人”大胆发言的方法了 。
究其原因, 是种种“饭圈铁律”在抖音并没有生存的土壤, 抖音的明星属性相对较弱, 也不存在像超话、粉丝群这样强属性的粉丝群体, 因此发言相对自由 。
抖音社交功能的增强, 也间接促进了“抖人”评论的热情 。
今年年初的“创新大会2021”上, 北京字节跳动CEO张楠就表示, 抖音所推出的一系列社交功能不是战略规划的结果, 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自然发生的过程 。
和微信等强社交关系不同, 资深互联网分析师Takun曾告诉毒眸, 抖音可以形成差异化的社交场景在于, 在微信的社交终点流量之前, 培养陌生人的社交关系 。 而“抖人”在评论区的互动和“共同玩梗”, 本质就是建立陌生人社交的过程 。
不过, 这些令人捧腹的神回复也不都是灵光一闪 。
和早期微博的热门评论一样, 抖音的热评区火了之后, 就成为了免费的广告位 。 为了抢占这一资源, 提升自身关注度, 大量非头部的KOL会努力贡献有趣的评论 。
一位MCN机构的从业者边边就告诉毒眸, 现在评论区也成为了部分抖音账号在运营初期吸引粉丝的重要宣传阵地, 如果能抢到同类型KOL的热评区, 就有机会将原账号的粉丝引流 。
伴随着新平台崛起、创作者迁徙和新内容形式的诞生, 谁能把握住“梗”, 或许才有机会守住年轻人社区的阵地 。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抖音梗的一些相关知识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