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拼团方式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要追溯到拼好货的早期发展阶段 。 运营方从批发商那里规模化引进的商品 , 在完成订单需求之后 , 还留有部分生鲜产品需要处理 。 为此 , 拼好货推出拼团模式 , 向所有用户开放 , 只要在时间、人数上满足平台设置的门槛 , 就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产品 , 拼团失败则给消费者退款 。 在这种模式下 , 参与的人数越多 , 商品价格越便宜 。

文章插图
那么 , 为什么将拼团人数设置成9个人呢?拼好货对用户能够接受的范围进行了分析 , 找到了最大值9 , 同时也考虑到9人团能够促进品牌的推广宣传 , 有利于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 相较于成交量 , 此时的拼好货更注重发展速度 , 只有迅速出击 ,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 现阶段下 , 拼多多已经对排团人数进行了调整 , 两人也可以成功拼团 , 其平均交易金额约为40元 。 首先 , 拼多多先以低廉的价格吸引用户 , 比如牛仔裤19.9元 , 羽绒服45元 , 床上用品三件套39.9元等 , 然后用拼团降价的方式刺激用户发起拼团 , 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团购 , 进而提升产品销量 。 据极光大数据统计 , 在拼多多的用户中 , 女性用户占比70% , 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占比65% , 一线城市用户仅占7.56% 。 也就是说 , 拼多多的用户主要是来自三线以上城市的低收入群体 , 这部分用户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 。
低廉的价格切中了这部分用户的核心需求 , 团购模式让社交媒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 实践证明 , 这一模式非常成功 。 拼多多首页推荐的商品 , 销量能达到几十万件的商品非常多 , 还有一些商品的销量能达到几百万件 。 对于传统电商来说 , 这些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 事实上 , 早在2010年就出现了一批团购电商 , 2-3年后 , 几乎所有团购网站都从销售实物产品转向了销售服务 , 因为低价模式难以维持运营 。 这里所说的实物电商指的就是销售实物商品的电商;服务电商指的就是销售某种服务打折商品的电商 , 比如电影折扣券、餐饮折扣券等 。
实物电商的团购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 因为商品价格本来就不高 , 所以平台要拿出很多资金进行补贴 。 2013年 , 电商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 在新客户获取方面 , 团购网站无法与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抗衡 , 而电商行业又非常注重规模 。 在这种情况下 , 团购网站逐渐沉寂了下来 。
从本质上看 , 团购就是一种营销手段 , 而且是一种会同时损害商家、消费者利益的营销手段 。 因为如果商家采用团购模式无法盈利 , 就会偷工减料 , 降低商品质量 , 使消费者体验受到一定的损害 , 所以这种商业模式无法长久应用 。
但从2014年开始 , 情况发生了改变 。 2014年春节期间 , 微信春节红包的出现让微信成为可与支付宝抗衡的支付类应用 , 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骤增 , 为相关电商带来了一被流量红利 。 利用这波流量红利 , 拼多多紧抓核心消费群体及其需求 , 让低收入群体与自己平台上价格低廉的商品实现了对接 。
拼多多的运营模式与“10元店”“清仓店铺”的运营模式非常相似:面对积压的库存 , 批发商会打折、降价、清仓销售 。 从本质上看 , 这种方式就是用较低的流量成本销售质量较差、价格较低的尾货 , 商品毛利较低 , 但销量很高 , 平台最终依然能获利 , 拼多多的团购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
早期 , 拼好货用自营的方式获取了目标消费群体 , 围绕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拓展供应链 。 后来 , 拼好货通过持续放大这种模式成就了拼多多 。 简单来说 , 拼好货 , 拼多多的这种运营策略就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