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团模式:实现社交与电商的融合( 二 )


低价团购模式为什么可以再次兴起, 并支撑拼多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在拼多多崛起、发展的过程中, 微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 微信为拼多多提供了规模庞大的用户基数, 很多用户甚至没有淘宝购物经验 。 微信官方数据显示, 2018年3月, 微信月活用户超过10亿, 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人口 。
其次, 微信为拼多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支付系统 。 2010年团购模式的崛起有支付宝作支撑, 解决了支付问题 。 现如今, 微信利用红包战略获取了大部分用户, 不仅让他们开通了微信支付, 还引导一大部分用户绑定了银行卡 。
早期团购模式兴起的背景是:支付宝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电商及支付系统的生态体系, 用户有了低价购买商品的需求, 大量团购网站应运而生 。 但因为壁垒太低, 大量资本涌入, 导致“百团大战”
局面出现, 最终这些团购网站纷纷覆灭 。
对于众多电商平台来说, 一边是疯狂增长, 一边是大量投诉, 而拼多多的投诉率高居行业第一 。 面对这种情况, 拼多多的解释是:相较于从渠道端控制产品质量来说, 从工厂端控制产品质量更容易 。 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拼多多开始与工厂合作, 消除中间环节, 让商品直接从工厂流转到消费者手中, 同时打造爆款, 加快工厂生产资料到商品的流转速度 。
拼多多的这一逻辑与淘宝最初的运营逻辑非常相似, 区别在于, 淘宝是让商家适应平台, 以实现商家留存, 最终催生大量“淘品牌”;拼多多是让商家适应自己的爆款模式, 以实现商家留存, 最终催生“拼工厂” 。 不过, 拼多多只能产生“拼工厂”, 无法产生“拼品牌”, 原因在于拼多多只支持商品搜索, 不支持店铺搜索 。 拼多多认为自己的这种模式是在强化商品属性, 实际上, 这种产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家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提升了拼多多对产业链的掌控力 。
第三方数据显示, 拼多多的核心用户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 但拼多多自己强调, 它的用户男女比例平衡, 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分布也非常平衡 。 在推动拼多多崛起的众多因素中, 这种错位感是核心因素 。 拼多多以“拼团+低价”的方式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参团, 刺激这些用户利用自己的朋友圈传播拼团信息, 从而吸引更多用户 。 其实这种“团购”模式早已出现, 但之前团购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偏离, 不仅没有获取价格敏感型用户, 反而受到了注重产品质量的用户的差评 。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下沉, 三线以上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 “团购”模式重新焕发生机, 拼多多将这种模式和新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紧密结合, 在阿里巴巴、京东控制的电商市场上成功崛起, 并实现了迅猛发展 。
之所以说拼多多与团购有紧密联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团购从QQ群获取核心用户, 通过社交分享“拼团”;拼多多从微信群获取核心用户, 通过社交分享“拼团” 。 在社交电商还未引起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注意的情况下, 拼多多改变了传统的商品曝光模式, 将通过搜索、广告曝光商品转变为通过社交分享曝光 。
【拼多多拼团模式:实现社交与电商的融合】 更重要的是, 除买家外, 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卖家也因为不愿投放广告、无法获取客户、难以独立生存而离开淘宝平台, 转向拼多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