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矛盾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营销号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喊着巴菲特爸爸,叫着格雷厄姆爷爷,让小白们投资沪深300指数(当然我也鼓励指数投一只沪深300即可),但营销号给出的理由实在让人汗颜,因为投资沪深300和价值投资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
所有的综合类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这些,都是按股票市值为基准的,简单说就是哪个股票的市值大,谁在指数里的权重就大,所以如果一只股票脱离基本面疯涨高估,那么它在指数里的权重就越高,相反一只股票被低估,股价下跌,那么它在指数里的权重就越低 。
思考一下,这不就是典型的你们最不齿的“追涨杀跌”吗?这能和你们崇尚的“价值投资”、“别人贪婪我…,别人恐惧我…”契合吗?好像不能吧!
当然,A股有A股的特色,我仍然赞同指数只买沪深300,原因我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不啰嗦了 。
一柱擎天最后一小节说说指数基金该怎么选,大道至简,就像高中解题一样,如果你发现一个方法巨麻烦,那么几乎可以断定这个方法肯定不对 。投资也一样,简单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
指数基金的本质很简单,就是跟踪整个市场行情,在美国跟踪美股,在中国跟踪我大A股,A股不给力那就没办法了 。基于这个本质,我一直建议指数基金如果要投就投沪深300指数,完全能达到你的目的,长期肯定是能赚钱的,只是多少的问题,赚一块也是赚不是 。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行业指数,如果你是小白,我个人是不建议的,因为所谓行业指数,虽然加了个指数之名,但本质上还是对行业的选择,这就脱离了指数的本质,不能完全算被动基金了,只能算半被动,对于小白其实很难选对行业,而且指数又是高风险基金,并不适合小白,专业的基金经理都经常折戟沉沙,你就那么自信?那些前两年被忽悠投银行指数的,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的,不来现身说法一下?
还有一类指数,也是宣传的重灾区,就是策略指数,比如,红利指数、基本面指数、低波动指数、价值指数等等吧,花样百出 。我跟你说说这些策略是怎么来的 。
这些策略都是来源于smart 贝塔理论,这个理论很有意思,首先是源自传统金融学术界,这些大学者们炒股虽然不咋样,但理论研究一个顶俩(当然这些理论对学界非常有意义,我对这些科学家100%的尊重和崇拜,不是开玩笑),他们发现股票收益可能和某个参数有关,于是经过建模型得出了这个参数,于是把他投放市场进行验证,这就是最早的smart 贝塔原型 。
然而理论很美好,现实太妖野,完全不好使啊!教授们很执着,“丫的,一个不行来两个,两个不行来三个(语气词是我联想的)”,于是一个接一个的smart 参数进入市场,结果你应该想到了,它特么不好使啊 。于是各位再接再厉,一个个参数往上加,于是就成了现在的smart 贝塔理论 。
由于现实中的投资回报会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市场行情、政策消息、投资者心态,黑天鹅等等,而这些因素往往是不可能被预测到的,所以单靠某个“聪明因子”是很难成功的 。
但如果你执意爱上了smart 贝塔类基金,我的建议是,不要迷恋单一因子,分散投资 。投资前先搞明白这个因子是干嘛的,相信我,如果你明白了一些因子的原理,你就不会再去投了 。
当然,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基本面因子的长期收益率是要好于其他因子的战绩的 。根据研究数据,从2009年底开始到2018年1月,中证基本面50累计收益率64%,高于同期沪深300 。当然我还是建议你不要迷信,自己把这些因子搞搞清楚,很简单的东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