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看,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活动,人之所以 和其他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在从事着劳动实践 。但是,在 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成为人的压力和负担,当他在从事劳动—— 人的本质活动时,他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人,而是觉得自己像 个牲口 。
而当他离开了劳动,从事着与其他动物相类似的非劳动 的活动时,如吃、喝、睡眠、游戏、娱乐、过性生活时,他倒觉得自己 是一个人 。这种异化不仅反映在劳动者身上,对于剥削者来说,也同样存 在 。剥削者为了加紧对劳动者的剥削,时刻提防劳动者的反抗,时 刻提防同行们的竞争 。
他们的身心全部集中在这种提防的状态 中 。他们虽然有大量的金钱,能够购买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可是他 们的心理一刻都不轻松 。他们时刻担心他们可能会亏本,可能会 破产 。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他们也没有自由创造的权力和机会,他 们中的多数人好逸恶劳 。根本没有劳动和创造的兴趣 。
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他们作为个人,也是资本的牺牲品 。马克思认为,解决劳动异化问题的关键是消灭私有制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都认为,在1844年这个时候,马克思本人对 经济学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讨论劳动异化的时候,主 要还是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的 。
当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从事对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和矛盾的探索及研究时,马克思就已经跳 出了从哲学角度来探讨劳动异化的范围 。马克思更是从资本主义 社会现实的矛盾研究出发,从而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并 且得出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最终也会生产出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的强大的力量的结论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研究远远超 过了仅仅从哲学角度上的研究,因而也就更具有科学性 。
【如何理解翻译研究文化学范式中的异化与同化现象】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