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维持困难:包括睡眠不实、睡眠表浅、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睡眠不足等,早醒通常指比预期的起床时间至少提早30分钟并引起总睡眠时间减少 。
2、觉醒期症状
失眠往往引起非特异性觉醒期症状,即次日日间功能损害,常表现为疲劳或全身不适感,日间思睡,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障碍,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能力损害等 。
四、睡眠有哪些误区?
如果你已出现了睡眠障碍,要去医院寻求治疗,不妨先看看你是否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骆焕荣对睡眠的五大误区进行了以下总结 。
误区一:喝酒可以快速入睡
很多人都认为睡前喝一点酒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入睡,但这是错误观念,喝酒不仅不能解决已有的睡眠问题,还会导致其他睡眠问题的出现,酒精会损害我们的睡眠质量、破坏正常的睡眠结构,容易导致早醒 。
误区二:睡前过量运动
白天适量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情绪,从而提升晚上的睡眠质量,但在睡前剧烈运动则会适得其反,会增强交感神经的活动,使得大脑容易过度兴奋而影响入睡过程 。容易失眠的人应在白天适量运动,睡前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放松的状态,并缩短午休时间,以帮助夜间睡眠 。
误区三:晚上不睡白天补觉
大多数青年人总是习惯晚上通宵熬夜,白天再来补觉,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损害,更容易加重有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问题 。白天补觉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物钟,升高睡眠阈值,晚上会继续睡不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睡眠觉醒障碍 。所以我们建议即使一整晚不睡,白天也不要补觉,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把觉都留到晚上睡 。
误区四:睡前吃宵夜
一些人习惯了晚上吃宵夜,认为肚子没填饱就睡不着,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睡前吃的很饱,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胃部有饱胀感,身体处于忙碌的消化状态,没法产生困意,重要器官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会功能下降,甚至出现困意全无,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
误区五:打呼噜的人睡得香
晚上睡觉打呼噜会引起第二天早上头疼、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长期打呼噜会导致高血压、血糖改变、认知损害、代谢紊乱、消化不良等多种躯体问题 。
五、怎么做才能睡个好觉?
1、良好的氛围
保持放松的心情和营造合适的睡眠环境 。不要因睡不着而焦虑,这种情况下焦虑情绪只会加重失眠的状况,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来迎接睡眠的到来;最好是在卧室内营造一个相对黑暗的环境,因为黑暗的环境会促进松果体产生褪黑激素,这种激素正是控制昼夜循环的 。睡眠的环境温度太高太低都不好,15到24度比较理想 。
2、良好习惯
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与饮食习惯 。首先我们要尽量保持每天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让自己在每天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否则睡眠作息乱了,会破坏生物钟,睡眠问题就容易出现;在饮食方面,睡前应避免接触咖啡、浓茶或吸烟等兴奋性物质,不宜暴饮暴食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饮酒,特别是不能利用酒精帮助入睡 。
3、良好行为
保持运动和培养好的睡眠行为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我们的睡眠 。白天适量运动可增加夜间的睡眠驱动力,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散步、快走、慢跑等 。注意晚上8点以后应避免过量运动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睡眠行为,避免在床上工作、读书、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要带着问题上床睡眠,这样很容易就会导致睡不着觉,要养成一个习惯:床是用来睡觉的,要想事情就起床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