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者爱上回避型依恋者怎么办?( 二 )


焦虑型依恋者爱上回避型依恋者怎么办?

文章插图
02痴迷型这类人在小时候常常得不到重视,故而引发出内心对于依赖和承诺的强烈渴望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安全型的人给伴侣打电话会在对方没接时认为他在忙,而痴迷型的人却会想对方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接着开始夺命连环call,以此来证明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
03恐惧型恐惧型的人与痴迷型有一点点相似,他们都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但与痴迷型不同的是,恐惧型的人更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才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如果情侣间发生争吵,他们往往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觉得确实错在自己,接着便开始疏远对方,因此恐惧型的人会经常陷入这种分分合合的关系之中 。
04疏离型疏离型的人在生活中既不会表达情感,又不希望对方依赖和找寻自己,他们不会花时间关心彼此,同时也不担心自己被对方抛弃 。与疏离型的人交往会让人陷入一种“假性亲密关系”中,让对方捉摸不透 。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的依恋关系呢?其实依恋关系与我们儿时的照顾者如何对待自己的方式息息相关 。
安全型:父母能够及时有效的反馈孩子的需求,不会把孩子晾到一旁或不回答他们的问话 。
痴迷型:面对孩子的需求,父母时而满足、时而又熟视无睹,他们经常对父母何时能回复自己而感到焦虑,也因此成为了害怕被人忽视的导火索 。
【焦虑型依恋者爱上回避型依恋者怎么办?】恐惧型:这类孩子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并认为一定是自己表现的不好才导致自己被忽视,在与人的交往中,也总会把问题的矛头指向自己 。
疏离型:疏离型的孩子在父母经常争吵的家庭中居多,他们同样会被父母忽视,但这类孩子会把罪魁祸首指向父母,将愤怒记录在心里,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抑制这种情绪,来突显自己无所谓的态度,并将内心感受彻底封锁在心里 。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安全型,其他三种依恋关系都与从小父母对我们的相处方式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探讨原生家庭重要性的原因 。
美国心理咨询师肯特·霍夫曼说过:“人们不必非得在童年与父母拥有一段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在成年之后拥有一段令自己感到安全的亲密关系 。” 所以即使你不是个拥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人也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正视自己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有意识地实现自我改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