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有什么 四书五经分别是什么( 四 )


《四书五经》之《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 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
二、五经——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
《四书五经》之《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 。 《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 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 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 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 。 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 。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 《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 。 《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 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
《四书五经》之《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 。 “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 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 。 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 《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 《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 。 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
《四书五经》之《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 。 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 。 《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 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 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