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四 )


知乎ID为柴桑的用户在《酵素不减肥,代餐奶昔全坑人!这些网红减肥食品害我差点人财两空》一文中写道,“无论配料表有十几行,把代餐吹的多么营养,但你要明白你每天也就只能喝三包,营养素再多,你只能吃这么少,有啥用?”
图 / Pexels
北京电力医院副主任营养师、北京市学生营养餐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安健华告诉燃财经,代餐食品相对来说就是食用起来方便 。但长期来说并不合适 。“在当前代餐市场,种类过于混乱而且临床并没有使用过 。”
在安健华看来,“由于这个物种目前存在的时间太短,所以危害还看不出来,但以过往的经验来说,食物肯定是天然的最健康 。比如胡萝卜粉,宣传得再健康,也是经过加工的产品,这里面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
同时,安健华还补充道,其实代餐食品和特医食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但在临床,这种特医产品是提供给自己不能主动进食或者主动进食有障碍的人群,他们对营养的搭配不太健全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自己能吃、能消耗、能吸收,还是推荐原汁原味的食物,而不要盲目地去吃代餐 。
与安健华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国家一ji公共营养师臧全宜,臧全宜称,其实代餐食品主要针对的是两种人群,体控人群和高强度职业群体 。
针对体重控制人群,他们为了达到某个体重,可以通过代餐产品来辅助,但这也仅限于在控制体重的期间内,而不是长期的 。另一部分如医生、护士、警察等高强度工作的职业群体,他们会在两餐之间通过代餐产品来补充一些蛋白质,功能性较强 。
臧全宜对燃财经表示,一些特殊群体在食用代餐时都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规划的,但大多数消费者在营养这方面比较盲目,也不太会计算营养素和能量 。
诚如臧全宜所言,目前,不管是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还是食品品牌跨界,尽管推出的代餐产品范围很广,有代餐粉、燕麦片、能量棒、代餐奶昔等多元形式,但基本都以“减肥”“健康生活”等作为宣传主打 。
“按照代餐产品目前的分类,以只为了满足饱腹感为主的代餐食品,其具有高纤维、低能量的特点,但其实也是低营养,长期食用就会出现营养不均衡 。”臧全宜指出, 以代餐粉里用到的魔芋为例,她能量极低,遇水膨胀,饱腹感很强,但是营养价值也很低,利用这种代餐粉减肥成功的人,基本上就是饿瘦的 。“它最终会导致皮肤松弛、精神、体力都不好,整体状况下降 。而且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反弹会很迅速 。”
以至于上述一位健身达人在接受燃财经采访人员的采访时表示:这些代餐食品都是交智商税,吃得越多,死得越快 。
臧全宜更是直言,“目前在代餐市场,其实商业性质会多一点,资本鼓励这方面的消费,但我建议,除非特殊情况下需要,可以偶尔食用代餐食品去代替正常饮食 。否则的话,没必要食用代餐食品 。”
*题图来源于Pexels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黎、小杨、长腿哥为化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