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文章插图

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文章插图
【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文章插图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文章插图
作者 | 曹杨
营养价值不如外卖?代餐食品收割智商税

文章插图
编辑 | 饶霞飞
网红代餐食品能减肥,你信吗?
2020年以来,在电商主播的引领下,各种网红代餐食品如代餐奶昔、代餐棒、代餐饼干、代餐面包、代餐粉等C位出道,迅速蹿红 。
“一边吃、一边瘦”、“有效减肥不反弹”、“一瓶可以节省2小时运动量”、“口感好,比吃正餐都可口”是这些代餐食品的宣传标签 。
这正好迎合了现代年轻人对“吃”的选择标准 。diyi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天猫食品发布的2019年《天猫食品行业趋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CBNData《报告》)显示,现代年轻人在“吃”上主要有着三大方面的改变:不仅要饱腹,还要能“塑身”;体重管理需求持续上升;以及“成分x”要好吃还要不胖 。
实际上,除了对生活质量有着高要求的年轻人外,代餐食品更是成为那些“视保持身材为使命”的女性以及将“减肥”当日常的群体的最爱 。《天虎科技》的报道显示,在2017 年,中国代餐行业规模约571.7亿元,而据食品行业研究中心预测,2022年这个数字将会变为1200亿元 。
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代餐食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迅速兴起,市场上不仅出现了以ffit8、WonderLab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创业品牌 。中粮、汤臣倍健、旺旺、康师傅等为代表的传统食品企业也相继加入其中 。此外,以Keep为代表的运动健康平台也紧随其后,先后推出不同类型的代餐食品 。
资本对代餐市场也趋之若鹜,据燃财经不完全统计显示,仅2020年7月份,代餐领域就产生了6起投融资事件,腾讯投资、IDG资本、真格基金、元璟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
但是在这背后,对代餐食品的质疑声也随之而起 。代餐食品到底能不能“减肥”?是智商税,还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这个尚处于初步阶段的市场,亟待规范 。
火爆的网红代餐食品
小黎是一位对美食毫无抵抗力的年轻人,“吃”是她最大的乐趣,发现自己“胖得惨不忍睹”时,她下定决心要“减肥” 。
运动?基本上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健身房去过几次后,就在各种借口中放弃 。节食?对小黎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
当小黎在小红书上看到某代餐食品推荐贴时,她眼前一亮,“不节食”、“不用运动”、“达到最佳的减肥效果”这些字眼深深地吸引了她,下面的跟贴也纷纷表示“效果很好”、“吃了三个月,减了十斤”,在这些字眼的诱惑下,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购买 。
“我吃了几个月了,并没有什么效果 。”在这几个月里,小黎交了不少“智商税”,“一盒代餐棒只有7支,199元一盒 。我按照网络上的推荐,每天吃两支,一个月买代餐棒的钱就花了近3000元 。”小黎告知燃财经,除了代餐棒,她还购买过网红代餐奶昔,“最初的想法是快速减肥,结果几个月下来,一斤没瘦 。”
小黎并不是个案 。购买代餐食品,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新潮流 。根据CBNData《报告》,代餐食品已经成为流行趋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消费占比接近五成 。从销售体量及消费者人数上看,均有着稳步增长,且呈现大于50%的增长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