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南京同仁堂”有几大法宝 , 除了 “炮制虽繁 , 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 , 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训 , 还有那些支撑起金字招牌的经典名药 。
早在1926 , 乐笃周来到南京的时候 , 南京同仁堂还仅仅是寄卖“同仁堂”的药品 , 既没有宽敞的门面 , 也没有自己的生产 。
据一位“同仁堂”的李姓老药工回忆 , “南京同仁堂卖的成药 , 都是由北京运去的 , 北京往那儿运药 , 就只是卖 , 不做” 。 其实这还只是一些老药工在不了解南京这边情况时的片面思想了 , 南京同仁堂在立业南京之后 , 很早就开始了独立生产和研发药品 。

文章插图
1929年之后 , 南京同仁堂在三山街成立店铺 , 逐渐走向前店后厂的结构 , 开始产品的独立生产与研发 。 开始的时候 , 南京同仁堂前店经营 , 后坊加工 , 生产的药品还多依赖于“同仁堂”配本的药品 , 已经有了丸、散、膏、丹、酒、露、锭、栓等剂型 , 生产规模居于南京首位 。
1930年 , 南京地区就已经针对当地的中成药发布了《新编校订国药古方汇编》 , 并要求当地药厂都按照这一标准进行生产 。 政府给划定的 , 实际上是一个基础的标准 , 南京同仁堂在研究比对之下发现 , 汇编的内容不及“同仁堂配本”详实 , 于是南京同仁堂仍然坚持以自己的配方研发 , 保持行业内较高品质 , 赢得了口碑 。
后来 , 为了在南京进一步深耕 , 南京同仁堂立足南京 , 开始思考南北差异、思考什么样的药更适合南京地区人们服用 。 于是 , 南京同仁堂开始根据当地人体质推出一系列药品 , 形成了内服、外用、预防、治疗、滋补保健等共16个品种 , 每一款药品 , 从设计配伍 , 到选材用料 , 都有精心的思考 , 逐渐赢得了信任与口碑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到了1953年 , 南京同仁堂生产的药品按照南京市卫生局方剂整理委员会《南京地区传统中成药品种》、北京市国药《中成药成方暂行配本》 , 以及“同仁堂配本”等作为自己的生产依据和标准 。 很多企业不喜欢框架与标准 , 但是南京同仁堂与众不同 , 主动追求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

文章插图
南京同仁堂有十大名药 , 分别是安宫牛黄丸、遐龄颗粒、养血补肾丸、羚羊感冒口服液、降浊祛瘀颗粒、牛黄清心丸(局方)、排石颗粒、乳宁颗粒、健身全鹿丸、六味地黄丸 。 立业九十周年以来 , 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 南京同仁堂不仅是在生产 , 还会与时俱进的主动淘汰 , 不断对自己的药品进行研发、反思 , 主动淘汰了一批批药品 , 实现更新换代 。
【南京同仁堂的发展之路】对品质的坚持 , 对自身的高要求 , 才使得今日的南京同仁堂不断腾飞 , 扛着中医药复兴的大旗向前行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