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POP,想必任何一位从事零售业态的同仁都不陌生,但仍有不少人对其定义存在一定误解 。 所谓POP,是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的简称,即卖点广告,指的是顾客购物时能获得相关信息的各种广告 。 这意味着以促进消费为目的,向顾客提供信息的所有广告物都属于POP的范畴 。
在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很多顾客是进入门店后才决定最终购买哪一种商品的,尤其以销售日常用品与必需品的业态更为突出,如超市、药店等,非计划性购买比例有的占到了一半以上 。 因此,对于来店的顾客,通过店内营销进行刺激、促进销售显得愈发重要 。 POP就是非价格主导型店内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
2016年中国药店的人均守备率为27.42平方米,这一数据远远低于日本 。 即使如此,国内药店工作人员仍无法接待每一位来店顾客,而很多顾客也倾向于自行选购商品 。 PO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店员,将最新的信息、商品资讯等传递给顾客,引导顾客,促进购物 。
POP的功效
POP有两大功效:一是吸引顾客靠近,二是促进购买 。 这与顾客的购物行为有着强烈的联系 。 引导顾客“停留观看”与“购买”的POP可以说是卖场的“最强营业员” 。 日本的超市、药妆店等做过这样的测试,在相关商品陈列数量与陈列位置等均不变的前提下,加入POP后,顾客的停留率与实际购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参看图表1)

文章插图
【pop是什么意思?怎么制作pop?】POP的制作与张贴
国内很多药店的现状是各自较随意地制作POP后,不假思索便在店内展现,这样的POP很多时候既难看也难理解,使得卖场不统一,反而有损形象 。 POP的根本使命在于“最大限度地向顾客传递商品价值”,实现“购物的安心便捷” 。 因此,明确POP制作与张贴方法的规则十分重要 。 一般来说,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确定POP的尺寸
不同的商品应当选择不同的POP 。 首先应当明确对象商品,POP对象商品一般包括:海报商品、新商品、贴牌商品、畅销商品、重点推荐商品、价格优势商品、话题商品等等 。
确定商品后,决定POP的尺寸时,还应当考虑到以下因素,包括商品陈列位置(普通开架、端架、收银台前、壁柜、花车、地堆等等)、商品陈列排面、商品自身大小、商品陈列数量等 。
统一文字大小
POP文字的粗细与大小,直接影响着顾客的关注度与对卖场的印象,总部或者门店需提前明确标准,尤其是手写POP,商品名、售价等各项内容都应明确标准 。
统一颜色
五颜六色、过于花哨的POP反而导致内容不突出,各类POP的颜色应当明确 。
决定主题
药店在进行统一营销活动时,活动商品POP的标题应当统一,如“会员日”、“周末促销”等 。
放入卖点
拥有“销售力”的POP,除了好看以外,其内容能否最大程度地抓住顾客的心,以及能否最大限度地向顾客宣传商品的价值非常重要 。
放入正常零售价
不管是否有打折,都应写上正常零售价 。 尤其是较平常有优惠的商品,更应该注明 。 否则,顾客无法判断“到底是不是便宜了”,“便宜了多少钱” 。
根据情况进行过塑加工
对于反复使用的,持续时间长的特殊商品的POP,为了保持干净整洁的外观,建议进行过塑加工 。 虽然需要额外的成本,但却可以长期使用,也能更好地衬托商品形象 。
明确张贴与替换的原则
直接张贴,还是使用POP外壳,根据陈列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推移,如何能够使POP简单地进行替换,都需要事先明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