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 , 蘑菇街比美丽说多出了晒单、小组等功能 , 并利用晒单返现等商业运作的方法来吸引用户 。 但蘑菇街几乎所有产品都指向淘宝 , 对淘宝的依存度更高 。
据资料显示 , 2012~2013年左右 , 蘑菇街80%~90%的收入来自于淘宝客的佣金 。 除去淘宝联盟每月10%的技术服务费 , 蘑菇街当时每月的佣金收入在360万人民币左右 。 再加上CPM形式(展示广告)的广告收入 , 其每月总营收在430万元人民币左右 。 而美丽说除了CPM以外还开发了类似竞价排位、CPC(点击付费)等广告形式 , 这部分广告为美丽说贡献了40%左右的收入 。 据估算 , 在同一时期 , 美丽说每月总营收在920万元人民币左右 。
点评:
从人到玩法 , 美丽说和蘑菇街都是不一样的 , 美丽说更会做传播 , 蘑菇街则擅长做服务 , 一个大步流星 , 一个点滴进化 。
蜕变姿态:激烈变身VS沉稳回归
生物世界里 , 许多寄生昆虫在摄取完成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后 , 会把寄主杀死 。 寄主和寄生者之间的关系 , 换言之就是生命权的争夺 。 2012年前后 , 淘宝有近10%的流量是来自以美丽说和蘑菇街为核心的导购社区 , 在2012年30亿元的分成金额中 , 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网站占比21% , 从淘宝分成超过6亿元 。 寄生者崛起意味着寄主难眠 。 马云由此在内部发出“不扶持上游导购网站继续做大、阿里的流量入口应该是草原而不是森林、不扶持返利网站”等指示 。
淘宝迅速调整了淘宝客规则 。 2013年8月 , 淘宝推出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封杀政策 , 规定对于第三方平台的低价引流将不会计入主搜索排序和展示所用的销量 。 几乎在同一时间 , 美丽说和蘑菇街的产品无法连接到淘宝商家上 , 甚至到2013年底 , 淘宝开始禁止蘑菇街使用支付宝 。 同时 , 淘宝还上线了自己的导购平台“爱淘宝” , 一度 , 点击其他导购网站的产品 , 甚至会先跳转到爱淘宝上 , 再转到淘宝网页 。
其实 , 就算是没有淘宝的封杀 , 日渐壮大的美丽说与蘑菇街也在谋求一场自我变革 。 数据不开放、对商家无法产生控制力以及盈利能力 , 这些都是导购网站的老难题 。 不管是美丽说在媒体上发力还是蘑菇街在社区上发力 , 二者在品类排序、图片展示这些基础动作上相互较量 , 而这些动作并不需要淘宝的支持 。 一旦想要将事情做得更加深入 , 淘宝那一端的支持就开始变得尤其重要 。 只是没料到绝境之地来得这么快 , 二者的转型变得被动 。
美丽说——大刀阔斧纯电商
对于美丽说而言 , 自谋生路的第一步便是转型做C2C垂直电商 。 在被淘宝封杀前 , 与美丽说长期进行广告合作的淘宝商家数量已经达到了上万家 , 在转型初期 , 美丽说从合作的商家中筛选出了几千个淘宝卖家 , 让他们在自己的平台上开了店铺 。
同时 , 美丽说也给出了远远优于淘宝的条件:第一年的佣金全免 , 外链接点击0.3元一条 , 入驻商家内点击0.03元一条 , 而在淘宝上 , 每笔交易收取5%的交易佣金 , 直通车的单次点击价格至少在1元钱以上 。 2014年 , 美丽说抛出10亿元的“美丽100”商家扶持计划 , 意在重点扶持100家日销量过百万的优质商家 。 截至2014年底 , 美丽说进驻商家超过16000家 , 日活跃用户总量最高峰值达2000万 。
美丽说的转型快速而决绝 。 被封杀后的11月 , 徐易容向团队下了个死命令 , 14天必须开发出一套符合女性快时尚垂直电商的交易系统 , 结果真的在封闭式的环境里做出来了;2014年6月的最后一天 , 美丽说并购类唯品会的天品网和类大众点评的食神摇摇 , 把两者的核心团队全部收入旗下 , 集中人力和财力主攻移动端;2014年11月 , 徐易容高调喊话 , 美丽说将打造中国ZARA , 并为此推出全新自有品牌——MUA , 希望依托美丽说平台的流量优势 , 平地拔起一个真正具备快时尚属性和消费影响力的自有品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