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繁荣似乎是对勤奋的慷慨回报, 在近百年后的中国, 与之相似的迷茫和热忱如影随形 。 就像柯立芝曾说“美国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做买卖(Bussiness)”, 马云、刘强东、张近东这样的企业家, 构成了今日中国的某种缩影, 没有人会拒绝他们提供的服务: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
就在上周, 商务部正式发文, 对于跨境电商的监管新政(四八新政)继续加长延期时间, 从2017年的5月延至2017年的年底 。 虽然从这次决策来看, 获益最大的是保税模式的跨境电商, 但曾碧波仍为竞争对手感到高兴, 因为就大的方向来说, 这是政府管住了自己干预市场的手, 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向前发展 。
随着正规军的日渐庞大, “海淘”这个阶段性名词已经不再常见于报端, 根据QuestMobile的监测数据显示, 从2015年上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 跨境电商行业App的MAU增幅达到令人惊讶的404%, 产业完善程度亦日新月异, 买手们需要自己委托转运公司的日子去而不返 。
洋码头旗下的物流平台贝海国际是最大的赢家之一, 事实上, 在曾碧波的创业历史线上, 物流业务甚至早于电商业务, 是事业开始的地方 。
五年前, 正是看到贝海国际的订单量与日俱增, 曾碧波及其团队才有了向上涉足交易环节的念头, 时至今日, 贝海国际也从局限于美国的一个转运作坊发展成为直接服务于二十多个国家的物流中心, 它在提升运输效率层面的作用相当重要 。
和亚马逊、京东的做法相同, 贝海国际也将运力做了开放处理, 来自自家洋码头的订单只占到40%, 跟着包机货仓日夜兼程的, 还有更多的零散订单, 所谓直邮模式也越来越接近于国际快件, 不再具有特殊性 。
“中国的消费者将会习惯接受新的服务, 就是他既可以在这个夏天把孩子送到湾区去过夏令营, 也能够在这个冬天吃到波士顿刚刚捞上来的龙虾 。 ”曾碧波将洋码头定义为全球主义的移动购物平台, 而“黑色星期五”只会是一年一度的前哨战 。
十分钟之内的六千万人民币交易额, 是今年这场前哨战交出的答卷, 曾碧波说跨境电商不可能颠覆阿里, 但要从后者身上咬下一块肉, 还是可行的 。
现在看来, 这块肉的确有些肥 。
本文"洋码头:黑色星期五的东方代理人"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21579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