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 伴随着亚马逊推出全球开店计划, 大批中国企业开始迈上海外电商之途, 迄今亚马逊中国卖家店铺已经超过100万家 。
深圳华强北的没落, 让很多中国企业意识到必须从代工转型发展自主品牌 。 海外电商平台给了它们直接面对全球消费者的机会 。
一年前, 在深圳打工的吕平投资了几万元在亚马逊美国站开店 。 现在, 他的营业总收入已经达到200万美元, 毛利率在20%上下 。 而店铺只有他一个人打理 。
“根本算不上成功, 圈里的朋友毛利基本都在200万美元之上, 我们都是小鱼, 做得好的早过亿了 。 ”吕平对南方周末说 。
这一切源于2012年亚马逊美国总部发起的“全球开店”计划 。 亚马逊从那时开始积极招募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地的卖家 。 中国卖家借助这个政策, 可以在中国远程开户, 还能得到客户服务人员的支持 。 此前, 如果想在亚马逊上开店, 卖家需要有一张美国的信用卡, 中国的卖家们很难满足条件 。
四年内, 亚马逊平台上的中国卖家店铺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家 。 根据亚马逊2015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亚马逊上中国卖家数量比三年前增长了13倍, 销售商品数量增加了87倍, 中国卖家的全球客户数量达2.94亿 。
根据world first的调查, 目前, 亚马逊上40%的结算都流向人民币, 据pingpong金融创始人陈宇的估算, 目前, 一些细分行业90%的产品都是中国生产 。 world first和pingpong金融都是亚马逊推荐使用的卖家收款工具, 帮助中国卖家把收到的美元兑换汇款到人民币账户, 因此掌握卖家的销售动向 。
“跨境电商代表中国出口的未来 。 ”pingpong金融创始人、CEO陈宇对南方周末说 。
怎样赚到200万美元
“2013年时, 做得早的那批人, 简直就是在捡钱 。 一个电子配件产品, 几元钱人民币的成本, 在亚马逊上可以卖到20美金 。 这利润空间都很难用毛利率数字描述了 。 ”混迹于深圳华强北的林瑞对南方周末说 。
深圳福田区的华强北商业区, 这块仅有1.45平方公里的地方在巅峰时期极其拥挤, 日均客流量近50万人次, 号称“中国电子第一街”, 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手机采购中心、中国最大山寨手机集散地 。
“华强北没落了, 尤其在2012到2013年期间很难做, 那时候很多人资金链断裂, 跑路的故事每天发生, 山寨机也不行了, 做的人越来越少 。 ”林瑞说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许多人抓住了跨境电商的机会, 但据陈宇说, 当时“许多卖家耍小聪明、卖假货、卖仿货, 鱼龙混杂” 。
到了2014年, 林瑞发现更多朋友转行去亚马逊向美国销售产品, 便跟着朋友投资了5万元做跨境电商 。 林瑞把华强北的店搬到了亚马逊上, 从四川、江浙等地采购电脑配件、手机周边配件, 销售给美国客户 。
“英文不好也没关系, 现在亚马逊已经有中文后台了, 另外也不像淘宝需要实时在线跟老外交流, 只在需要的时候给老外回复邮件就行 。 ”林瑞说 。 2015年, 亚马逊推出了中文网站和卖家平台中文服务 。
“做的人多了, 竞争越来越激烈, 价格杀得厉害, 像早期那样的暴利时代早就不可能了, 现在毛利率也就20%左右 。 ”林瑞说 。
亚马逊上开店的门槛也在逐渐变高, 现在开店都需要通过更多的严格审核 。 “它认为你不合格, 就会关掉你的店, 这是更加恐怖的高线 。 ”林瑞说 。 2016年8月底9月初, 亚马逊关闭了几千家不合格的店铺 。 亚马逊对于商家的监管、审核更加严格, 商家的“小聪明”越来越难以应用 。
【中国企业怎么做跨境电商生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