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巨头澳佳宝沉浮50天,跨境清单影响( 二 )


正面清单的实施对澳佳宝带来了短期的不确定性, 中信里昂(CLSA)分析师认为, 澳佳宝面临的关键挑战将是“如何向中国监管方解释与传达, 公司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应列为正常食品, 而非医疗保健食品” 。
《办法》还规定:在国内销售的保健食品(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需要注册和备案, 而使用的原料已经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保健食品和进口的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只需要备案即可, 其他则需要注册 。 以Swisse为例, 维生素系列的产品主要备案即可, 然而胶原蛋白(含有二氧化硅)和护肝片(奶蓟含有黄酮)含有非名录上的原料, 因此需要注册 。 从政策来看, 备案制主动权在于申请企业手中, 时间短成本小, 注册制主动权在于监管部门, 所需时间长(一般为1-2年)成本大 。
无独有偶, 多家证券公司认为由于跨境电商新政策的落地, 意味着Swisse的大部分品类可能将必须通过注册或备案流程才被准许通过跨境电商销售 。 这导致Swisse在中国的线上销售可能面临风险 。 考虑到合生元公司大幅举债, 这亦可能放大其财务风险 。 2015年, 中国企业合生元以13.86亿澳元(约合6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Swisse的生产商Swisse Wellness约83%的股份 。
正面清单的制定, 注册制度的落实, 意味着保健品类生产商需要漫长的注册流程和较高成本的临床实验, 才能有资格通过跨境电商销售, 这才是对跨境电商行业面对的最大难题 。
将命运绑在中国市场
而股价惨跌当日, 澳佳宝并无任何运营方面具体信息披露, 相反是向股东发出热情邀约, 参加于下月举办的“在中国做生意”(Doing Business in China)吹风会 。
早在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井喷式兴起之前, 以生产保健品为主的澳佳宝和Swisse就已经通过代购、海淘等方式在中国消费者中拥有知名度 。 对国内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健康的愈发重视, 使得中国消费者对于海外生产的进口维他命等保健品有着庞大的需求 。 根据欧睿国际的调查数据, 过去五年, 维他命和其他膳食补充剂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销量几乎翻了一番 。 这直接推动了澳佳宝和Swisse的购买(曾经当地一些连锁药房甚至对其部分产品实施了限购)和利润增长 。
据《澳华财经在线》报道, 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半年内, 澳佳宝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1860万澳元(约合8995万元人民币)增至4830万澳元(约合2.34亿元人民币), 增幅160%, 超越上年全年利润;受中国市场销量大增提振, 中期运营收入增长66%, 达到3.41亿澳元 。 同时, 披露集团总销售额中有高达四成来自中国市场, 其中包括本地销售的产品通过灰色市场或个人邮递流入中国的 。
2015年11月, 澳佳宝中国区总经理张祖军表示, 在过去18个月, 澳佳宝的股价从25澳元涨到了150澳元, 股价成长了6倍, 中国消费者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
在澳大利亚, Swisse的销售渠道主要为超市和连锁药店, 从财报上看, 其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澳大利亚 。 然而, 由于存在下游零售商以保税模式进驻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以及C2C模式的海外代购等途径, 实际上, Swisse收入的一半左右来自中国 。 Swisse于2015年Q4为合生元获得销售额8.5亿元人民币, 环比增长23.6%, 贡献利润2.42亿元, 超出了市场预期 。 “中国消费者对海外优质补充品趋之若鹜, 预期将支持Swisse的强劲增长动力 。 ”合生元主席兼CEO罗飞在公告中表示 。
CEO的中国一周
4月, 跨境电商新政刚刚落地, 澳佳宝CEO克里斯汀·霍尔盖特就在中国度过了忙碌的一周 。
4月13日, 财政部关税司发布解读, 指出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时, 暂不需要获得相关产品的配方注册证书, 奶粉注册制将在2018年实施, 进口奶粉获两年缓冲期 。 在同一天, 澳佳宝与乐友孕婴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澳佳宝众多天然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明星产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将通过乐友孕婴童的全渠道销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