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在全球化越来越扁平的时代到来之前, 人们猜不到, 两家身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巨头, 命运和股价会随着北半球的中国两个月内的政策变化, 而不断浮浮沉沉 。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税改新政落地“满月”, 至上月月底, 财政部又证实了此前传闻多时风波不定的跨境电商新政一年过渡期, 诸多国外品牌商在新政洗礼下经历了惊魂的两个月 。 其中受政策变化影响最大的, 莫过于国外保健品品牌 。
两个月前的4月8日, 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公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开始实施, 清单共包括1142个8位税号商品, 包括部分食品饮料、保健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以及部分化妆品、纸尿裤、儿童玩具、保温杯、配方奶粉等商品, 但生鲜类商品以及液态奶未在其中 。 这意味着, 只有清单上的商品可以走保税备货模式, 未入清单的商品将全部从网络下架, 改为按照一般进口贸易注册备案 。
清单下达, 跨境电商界疲于应对 。 据艾瑞咨询数据, 目前平台类公司占据74.5%的市场份额, 天猫国际是大头 。 “当时确实有澳佳宝和Swisse部分保健产品下架, 但也有新的产品上架 。 作为C2C的销售平台, SKU是动态不断变化的 。 ”天猫国际的负责人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天猫国际作为C2C平台受此冲击并不大, 然而自营自采的B2C跨境电商平台的麻烦则是一波三折, 网易考拉、京东国际等跨境电商均第一时间下架了未在清单上的商品, 同时上架货物的税率也发生变化 。
多位跨境电商CEO均表示, 11.9%的增幅对行业以及消费者是可承受的范围, 因此跨境电商税改对于跨境电商并无实质性的影响 。
跨境电商新玩法打了相关出口公司一个措手不及 。
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统计显示, 从4月8日新政实施到4月15日, 进口单量锐减, 郑州、深圳、宁波、杭州等综试区进口单量分别比新政前下降70%、61%、62%、65% 。 4月15日之后, 随着海关总署放行税改前库存, 以上综试区进口单量回升到新政前的55%、62%、65%、71%, 依然遭到重创 。
【保健品巨头澳佳宝沉浮50天,跨境清单影响】正面清单的“负面”影响
据媒体报道, 自4月8日以后发货到保税仓的澳大利亚产品数量就下降了50%, 其中澳大利亚保健品巨头澳佳宝(Blackmores)和Swisse产品销量大减, 属于受影响最大的一类 。
4月11日, 澳佳宝股价痛跌13%, 创下史上最惨淡单日跌幅 。 外界猜测这与遥远中国的“4·8新政”不无关系, 但事实上, 自3月下旬新税的消息传出后, 澳佳宝股价却曾创出近20%的涨幅 。
据《澳华财经在线》报道, 此次的骤然利空显然不是来自企业内部, 真正压垮市场信心的不是税率上调引致的成本增加, 与奶粉股相比, 澳佳宝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部分保健品因具有的药品属性未能列入中国进口食品正面清单, 而单独的进口资质审批将冗长且存在不确定性 。
从第一批清单内容上看, 包含保健品品类中的维生素、钙产品以及鱼油等货品, 同时还附有限制性条件, 即需要符合《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而15日发布的第二批清单中, 包含了鱼肝油、维生素以及辅酶等保健货品, 同时限制性条件更改为“仅限网购保税商品” 。 在中国市场, 澳佳宝的畅销品包括鱼油、卵磷脂与蜂王浆被列为食品, Swisse畅销的维生素系列也列在白名单上 。 然而大部分其他胶囊或片状产品等不具食品外形的产品却没有那么幸运, 并且, 澳佳宝和Swisse一向声称产品具有“保健食品功效”, 有别于普通食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