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海外直邮、跨境O2O外 , 不少平台也在根据自身平台的特点及新政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内容 , 进行新的尝试和布局 。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表示 , 洋码头借税改之机正在优化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的国际直邮服务 , 提高空运时效 。 同时 , 今年的主要精力还将用在新市场拓展、买手培训等方面 。
此外 , 也有从业者认为 , 转型一般贸易也是不错的选择 。 在日前举办的2016亿邦跨境电子商务峰会上 , 跨境物流服务商UEQ创始人杨学海表示 , 海外直邮和保税进口模式应两条腿走路 , “我建议多选一些方式 , 做进口食品别迷恋跨境 , 要更多去考虑进口 , 做一些一般贸易或相对比较安全的直邮商品” 。
不过 ,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跨境电商负责人却认为 , 新政出台后 , 一夜间所有的跨境电商企业都声称平台一直采用海外直邮和保税进口两种模式经营 , 两者相比 , 海外直邮业务占比更高 , 因此 , 受到新政影响不大 。
即便不少企业已经开启多渠道布局的方式应对新政 , 但这样的做法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拥有的意义依旧有限 , 更像是对企业自身的小修小补 。 汇通天下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剑巍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多渠道转型适应新政的企业依旧面临“两单”围栏 。 “大家都在声称追求非标长尾商品 , 但在新政之后 , 实际只是‘伪命题’ , 即便未来存在国家扩容正面清单的可能 , 但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正面清单的扩容速度 。 ”
相互补位
政策放开才“止渴”
“磕磕绊绊”的跨境电商走到新政出台两个月的时间节点 。 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平日前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从“4·8”新政至5月4日之间 , 河南郑州的保税仓业务下降达70%左右 , 但目前区内业务已经恢复到新政前70%的水平 , 有望在6月中旬后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 据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了解 , 新政出台后徐平是业内首个主动发声的保税中心负责人 , 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 “新政所推行的通关单税对保税区来说 , 可操作性几乎为零;新政出台与上位法相违背 , 没有考虑配套政策和监管流程;商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未深入调研也未能基于现有的保税试点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 给试点前期的成果带来了巨大风险” 。
伴随新政暂缓一年实施消息落地 , 徐平分析表示 , 目前跨境电商已经尘埃落定 , 而并非是“缓行” 。 此前 , 行业发生多次危机在于跨境电商行业缺乏协会 , 将企业的心声反馈至政府部门 , 强化沟通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我们正在做跨境电商试点联盟 , 将试点城市和大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组织在一起 , 建立与各部委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 。
【新政“熔断”跨境电商如何解渴】丰趣海淘CEO任晓煜也认为 , 跨境电商行业缺乏公益的行业组织 , 该组织能够从国家发展、企业发展、消费者品质生活被满足的角度上 , 将现有跨境电商企业和政府对接起来 , 否则跨境电商从业者便是一片乌合之众 。 在另一些行业从业者看来 , 无论是企业掉头转型 , 还是强化企业与政府沟通 , 跨境电商未来能获新生的关键点依旧在于政策能否进一步放开 , 否则一切转型都只能止血一时 。 徐平表示 , 国家对跨境电商发展是鼓励的 , 未来的政策一定会进一步放开 , 包括正面清单和通关单的“王炸” , 未来将很有可能采取正面清单优化后再实行 , 同时 , 也可能会出台跨境电商专属的通关单及监管方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