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业内观点认为:“恒大冰泉 , 应该说是恒大下的一盘大棋 , 一旦恒大冰泉能打开局面 , 意味着恒大将跨界进入一个新领域 , 从原有的地产帝国版图上 , 继丰富了体育事业等 , 又增加了一个快消板块 。 ”
而恒大冰泉身上的确也承载了这样的使命 , 一旦恒大冰泉能够成功、一炮打响 , 实现恒大的品牌延伸、拓展至快消领域 , 成功在消费者心智上实现占位 , 让消费者接受、认可恒大品牌在快消领域的拓展 , 那么恒大品牌将在快消领域打响 , 也就为其它快消产品的上市铺了平台 , 导入乳制品、粮油等打下基础 。
但是 , 一方面快消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 , 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 , 特别是操作经验和渠道资源;另一方面 , 在恒大切入快消的初期 , 处于打基础、修跑道的阶段 , 特别是品牌资源的沉淀 , 有个过程 。
可惜的是 , 一直处于动荡变化中的恒大冰泉缺少了这个夯实内功、品牌沉淀的阶段 , 使得市场表现明显“中气不足” 。
“外强中干”的恒大冰泉
资本可以赋能快消品快速构建起渠道资源与品牌资源 , 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快消行业的“临门一脚”——动销问题 , 甚至恒大冰泉屡屡出现“卖的多、亏的多”的怪现状 。
据新浪财经报道 , 有市场人士透露 , 2020年 , 恒大冰泉北京区域KA渠道销售额才2000万 , 另亏损了1000万 。 与此同时 , 作为高端水定位出身的恒大冰泉 , 在市场一路“贱”卖 , 从5元一瓶 , 到而今1元一瓶 , “价格直接做烂 , 利润极低、甚至亏钱” 。
甚至有市场人士指出 , 部分渠道拿货直接低于出厂价 , “卖的多 , 赔的多” 。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 , 还有观点认为恒大内部地产团队不懂快消品 。
“恒大不做大流通 , 是因为大流通的利润是慢慢积累起来的 , 销量也是一箱两箱堆起来的 , 而恒大冰泉想的是一口就要吃成胖子 , 而且对于大流通也不会操作 , 更不听专业的意见 。 ”一位恒大冰泉内部人士向新浪财经透露 。
而这个说法也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证实 。 事实上 , 不仅仅是矿泉水板块 , 在恒大集团内部 , 汽车、粮油、快消品等各个板块 , 都包括大量的地产系高程团队 。
“这些高层都是恒大的元老级人物 , 深刻享受到房地产经济时期’短平快’的红利 , 因此在发展其他产业集团的时候 , 喜欢用‘地产经营模式’套用 , 任何业务发展都追求短期出成果 , 不追求市场积累 , 及尊重市场规则 , 往往导致发展成果与预期有较大的落差 。 ”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
快消物料单印错、便利店置物架买的外行、高层从来不跑市场……恒大冰泉的一线市场线人员 , 对于高层与内部体系对快消品的不专业 , 满腹意见 。
一位曾经代理恒大冰泉的经销商告诉新浪财经:“这个厂家看起来并不正规、不专业 。 和传统做水的企业比起来 , 太外行了 , 所以我们后来就不做了 。 ”
对此 ,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 , 当时恒大推出恒大冰泉 , 进入了非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领域 , 企业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要想经营好 , 难度是很大的 , 这需要很多的资源投入 。
恒大冰泉要真正做强做大 ,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
但如今看来 , 许家印和恒大集团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做产品 , 过程很热闹 , 但结局也很黯然 。 一旦资本泡沫褪去 , 恒大冰泉又将何去何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