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对中国传统企业有着巨大的冲击 。 首先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新兴市场经济体受挫 , 再加上美国加息预期不确定性增强、全球股市动荡 , 这都将拖慢全球经济增长脚步 。 人民币贬值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的担忧 。 这注定中国传统企业未来的日子不会轻松 。
一、跨境是一片“蓝海”
随着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消费升级趋势 。 以80后和90后人群为主的消费人群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 安全放心、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优质服务等成为了消费升级过程中用户的核心需求 。 同时 , 中国的出境游人群规模逐年增长 , 境外消费将增强国内用户对海外品牌的认知度 , 并刺激回国后的跨境消费 。
在电商行业格局已定 , 以淘宝和京东为首的4~5家大电商已彻底瓜分掉现有市场 , 但从贸易政策、消费者、创业者和资本等各个层面来看 , 还没出现几大巨头分食天下的局面 , 除了一些传统的电商“大户” , 市场还有很多从物流服务商、大型互联网企业等转型成功的“黑马” 。
?2014年2月 , 天猫上线“天猫国际” , 在模式上复制了一个海淘版的“天猫商城” 。
?2014年12月 , 聚美上线其跨境电商频道“极速免税店” 。 与天猫不同的是 , 聚美采用的是海外直采的自营模式 , 通过把控货源避免再次陷入售假风波 。
?2015年1月 , 网易和顺丰相继涉足跨境电商:考拉海购和顺丰海淘 , 分别从内容和物流切入该领域 。
?2015年4月 , 京东正式上线“全球购” , 采用B2C的方式做自营跨境电商 , 延续了京东自身电商业务的基因 。
?亚马逊也在积极布局针对中国市场的跨境电商 , 从2014年开始相继上线了直邮、海外购、进口直采和国际精品店等多项业务 , 用不同的模式匹配不同类型的商品和用户 。
电商巨头和传统企业拥有着不同的运营经验、人才资源、流量基础和品牌基础 , 那传统企业如何能利用自身优势 , 迈入跨境电商市场?
二、选择突破口

文章插图
跨境电商产业链可以拆分为前端、后端以及前后两端之间的通路 。 其中 , 前端是用户;后端是供应商;中间通路则是打通供需两端的货源组织、仓储和物流三大环节 。
跨境电商的基本链条从上游至下游可以描述为:供货商(品牌商、贸易商、经销商、商超、买手团队等角色)——货源组织(直接采购或招商入驻)——国际仓储物流(自建或合作)——保税清关——国内物流——用户流量(流量获取和流量转化)——售后(退换货等) 。
1. 传统电商
传统电商平台具有天然的流量优势 , 拥有精准的、有粘性的潜在消费者 , 小红书就是最好的例子 。 当它们在做跨境电商业务时 , 手中已有相当数量的电商存量用户 , 它们要做的事情是“流量转化” 。
另外 , 在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大佬全面铺货的时候 , 我们不妨精分市场 , 做特定消费群体的跨境社区服务 。 依据自身在传统行业的人脉和数据流 , 专注于保健、母婴、女装、化妆品、科技等领域 , 建立有粘性的互动交流异军突起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跨境电商会比传统电商多两个步骤:国际仓储物流和保税清关 , 因此用户须等待更长的时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