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首先 , 环境变化是首要因素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庆斌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数年来中国在某些领域追平美国 , 导致两国关系震荡 , 贸易摩擦可以看作是变化节点 , 随后监管政策也不明朗 , 这种从宏观市场到具体制度上的变化 , 造成了今年中概股普遍压力很大 , 股价表现都不佳 。 ”
但在市场环境之外 , 拼多多发展进程也影响着资本的态度:一旦告别野蛮增长时代 , 资本市场的逻辑就不同了 。
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认为 , 对于成长期的互联网公司 , 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主要不是看盈利 , 从拼多多之前的股价走势就能反映这一点 , 亏损但运营数据不断增长 , 能被资本市场看好 , 预支未来股价就会高企 , “一旦盈利反而就不好办了 , 未来想象空间就看得到了 。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 , 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 手机网民规模9.86亿 。
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已经跨过8亿大关达到8.24亿 , 继续领先阿里 , 但全国互联网用户大盘见顶在即 , 在“用户增速”这个过去最有优势的指标上 , 拼多多虽然已经赢了阿里 , 但也宣告了增长即将陷入停滞的窘境 。
等待形势明朗
在经历了2020全年暴涨后 , 拼多多或已走到了估值高位 。
2020年 , 拼多多股价年内涨幅高达373% , 就在2020年最后一天 , 拼多多市值超越美团 , 成为仅次于腾讯、阿里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 在市销率上 , 拼多多远高于其他互联网公司 , 而与阿里相比 , 拼多多的年度营业收入不到600亿元 , 而阿里的年度营业收入高达7000亿 , 后者还拥有淘宝、天猫、阿里云、菜鸟、UC、高德、优酷等多项业务 。
一位前拼多多员工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 拼多多2020年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 , 适当回调实属正常 。
此外 , 拼多多不香了还有创始人因素 。
黄峥可以说是拼多多的灵魂 , 他辞任的变动来得快且急 , 股价立马做出了连续两天大跌的反应 , 要让资本市场相信黄峥的辞任对拼多多没有任何影响 , 几乎不可能 。 更重要的是 , 今年以来电商竞争进入战国时代 , 传统巨头对下沉市场重追猛打 , 抖音、快手等新晋强者加入战局 , 投资者需要看到未来的形势更加明朗 。
以阿里为例 , 最新一季财报显示 , 淘特(淘宝特价版)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已增至超1.9亿 , 为阿里带来了1000万新增用户 。 在财报电话会上 , 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回应分析师关于行业补贴问题时表示 , 阿里从来没有依赖补贴推动业务增长 , “有一些公司 , 它们一直亏损 , 想用补贴的方式来获得用户规模 , 但最终他们还是要想办法让市场看到 , 他们可以通过创造价值来实现盈利” , 被市场解读直指拼多多 。
一位美股投资者庆幸自己躲过了今年的大跌:“我几乎是在拼多多股价不到30美元的时候进的 , 当时觉得拼多多有潜力 , 也没想到后来可以这么厉害 , 但最近半年多 , 看到拼多多走完用户积累阶段后 , 我在几个月前陆续清仓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