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可能有一半的供应链企业倒下, 四五年之后可能只会剩下3-4家 。 这是由供应链特性决定的 。 ”海外帮首席知识官刘习忠在2016年上海跨境电商大会(进口)暨雨果论坛No.11的分享中如是说 。

文章插图
供应链作为跨境进口电商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一直以来备受各方关注 。 随着近年来进口电商的大力发展, 越来越多的供应链公司相继出现, 与发展并存的就是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
供应链上存在的痛点怎么解决?未来供应链公司将面临怎样的环境?刘习忠在其分享中为我们做了解析 。
痛点之一是跨境综合税 。 刘习忠认为, 进口税极有可能在2016年4月份推出, 当然在落地之前,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猜测 。 对于进口税中可能会出现的跨境综合税, 刘习忠做了2种预测:
第一, 跨境电商在保税区内的备货商品, 将被以货物定性, 而跨境综合税的税率将是11.9%, 50元起征额度可能会取消, 所有交易都将收税;原行邮税制度(含50元起征额度在内)极有可能在直邮通道(阳光直邮一样需要三单对碰), 给予保留;直邮分为阳光直邮和EMS类邮关或者灰关的直邮, 邮关和灰关将很快进入严管, 非个人自用将很难再走这条通道 。
第二, 保税区发货, 无论是否以货物定性, 依然按行邮税征收, 但对个人购买跨境商品的全年额度, 将会有严格审查 。 “一年可能限定在2万元以内, 超过该额度, 要按照一般贸易来征税了 。 ”刘习忠说 。
供应链痛点之二是假货问题 。 刘习忠认为, 跨境B2C最怕假货, 一只害虫会坏了整个生态系统 。 实际上, 跨境电商的假货份额远远低于国内产品, 但为什么跨境商品会这么敏感?刘习忠认为, 跨境是做进口产品的, 消费者不熟悉, 有些代购推荐甚至自己都没见过实物, 更不了解什么样的包装是真货什么样的包装是假货, 因此消费者对跨境产品没有安全感, 也就特别怕假货 。 那么, 对货品真假的把控, 考验在几个方面:
首先, 对于B2C大平台来说, 考验的是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如京东、天猫, 对供应链把控是非常严格的 。
其次, 对于中小B2C企业而言, 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这就考验其寻找合作商的能力, 建议中小企业找可靠的供应链公司合作 。
第三, 大部分供应商不在国内, 这个是非常难以甄别的 。 建议多做线下面对面沟通, 因为这个行业对信任要求十分严格, 因此即便再繁琐也要线下沟通 。
而在供应链把控方面, 刘习忠希望各个企业做到一点, 就是原产地可溯源, 从工厂到代理商, 到海外仓、原产国海关, 再到国内机场、国内保税区、保税区海关, 清关之后的快递配送, 直到消费者手中, 做到每一个环节都可溯源, 让消费者能够在系统上查得到所有的细节, 如果这样的话出现假货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 特别是经过了国检、保税区, 假货绝对不会有这方面的信息, 也不可能走这一途径 。 惟其如此,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货的产生, 所以这是一个终极的解决方案 。
供应链实效性也是一大痛点, 大概有四块关系到实效性 。
第一块国际物流段, 空运或者海运, 但是海运时间太长, 欧洲到中国大概需要30天, 而且奶粉等一些食品不适合走海运, 一般会选择空运 。
第二块是机场转关 。 可能刚刚进入行业的小伙伴不了解, 从国内机场到保税区这块, 只要2天, 如果说流程没有打通, 很可能要拖到30天才能从机场到保税区 。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这个行业, 这块可以跟前辈或者大的供应链企业学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