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之后, 在上万条公开道路上见到无人卡车的身影 。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在今日立下的无人卡车时间表 。
王刚透露, 达摩院正在研发L4级自动驾驶卡车“大蛮驴”, 目前已与菜鸟合作, 开始小范围路测, 并计划未来让无人卡车开上公开道路 。

文章插图
【阿里达摩院实验室负责人王刚:正在研发L4级自动驾驶卡车“大蛮驴”】2017年达摩院成立后, 自动驾驶实验室承担起阿里集团自动驾驶技术的整合统一任务, 由王刚带队组建研发力量, 开始面向应用的技术探索 。
在自动驾驶和末端物流配送领域, 已经有包括京东、美团、百度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布局 。 王刚今日对采访人员透露, 2018年在讨论怎么去做自动驾驶时, 阿里也曾思考, 到底什么路径能够有效实现无人驾驶?
他今日首次对外解读阿里自动驾驶布局:不同于从L2到L4的纵向技术迭代路线, 阿里自动驾驶走的是L4级横向场景拓展路线, 自始至终定位L4级技术, 从垂直领域起步, 在非载人驾驶场景下完成技术累积, 逐步切换到无人卡车、乘用车、移动机器人等泛化场景 。
例如, 末端物流是整个物流体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 物流机器人是阿里提出的解决方案 。 去年达摩院发布了L4级物流无人车小蛮驴, 成立了小蛮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于“最后三公里”的快递、外卖、生鲜及各类即时配送需求, 推进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落地 。
去年天猫双11期间, 浙江大学的22台小蛮驴往返于校内27栋宿舍楼, 配送了5万个包裹, 为师生节省1.7万小时取件时间 。
王刚今日透露一组最新数据:小蛮驴已落地全国22个省份, 累计配送订单超100万, 为20多万人送过快递 。 3年后, 小蛮驴车队规模将达1万辆, 有望日均配送包裹100万件 。
伴随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 物流机器人日益被视作最有前景的末端配送解决方案之一 。 麦肯锡预测, 未来不到10年的时间里, 80%的包裹将由机器人配送 。
和人工快递员相比, 从效率角度来看, 目前小蛮驴的效率赶不上人工的效率, 王刚对此回应:在这么大快递体量的前提下, 找到足够的人力满足需求并不现实 。 而100万单只是一个起点, 是在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地打下基础 。
而在100万单背后, 小蛮驴面对的挑战也不小 。
首先是来自技术的挑战 。 无人车技术涵盖算法、算力、硬件、系统等多个维度, 算法能力最能体现无人车的智能水平 。 算法研发依赖数据驱动, 需要处理大规模的场景数据、运营数据等 。
其次是场景挑战 。 末端物流场景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 。 不同于规则明确、参与者有限的公开道路“结构化场景”, 末端环境是典型的“非结构化场景”, 交通参与者包括人、小动物、非机动车、机动车、各种路障和临时障碍物等, 没有规范的车道设计和通行规则, 无人车与任何道路参与者的交互都是复杂的博弈问题, 比如窄路会车, 无人车需要辨别对方意图并作出“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等行车决策 。
第三是成本挑战 。 以大规模应用为目标的自动驾驶产品, 如果不能将成本降低到量产水平, 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 从末端场景的社会需求来说, “成本可控”也是无人车的应用前提之一 。
王刚透露, 无人配送车整车成本会因车型(底盘+上装)、传感器方案、计算平台选择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 。 目前小蛮驴单车成本是业界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主要通过核心算法自研+核心硬件深度定制的方式降低无人车的研发制造成本 。 除此之外, 小蛮驴的主要成本还体现在运维等运营人员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