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跨境电商兴起的这几年里 , 日本品牌商并没有对中国市场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 即便中国消费者号称已经攻占了东京 , 也很少有品牌商愿意单独针对中国进行特殊营销 。 ” 一位日本贸易行的工作人员对腾讯科技表示 。
绝大多数日本品牌对中国市场甚至是海外市场并没有表现出生死攸关的态度 , 在他们看来 , 国内市场更安全 , 也足够维系企业生存 。
很多和日本公司有接触的工作人员都对腾讯科技表示 , 日本的商业环境非常现代化但不开放 。
根据大昌行社长细贝孝一介绍 , 在日本即便是一些看起来非常年轻的公司 , 也都有30年以上的历史 , 一些看起来规模很小的公司也有上百年历史 , 这些品牌商都相对保守而稳重 。
目前日本的很多化妆品牌都是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一两种单品 , 因此品牌多 , 产量小 。
国内跨境电商企业聚美优品曾跟当地一家生产面膜的明星企业商谈订货 , 结果需要半年以后才能拿到所需要的商品 , 因为这家纯手工作坊只有5个员工 , 且不愿为了聚美优品或者任何渠道扩大产能 。
大昌行输出事业部代表黄翔则对腾讯科技表示 , 日本的品牌几乎不愿意为了中国的销量而进行迅速增加产能 , 只能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缓慢增加产能 。
国内跨境电商渴求日本品牌背书
一位跨境电商高管表示 , 从现在来看欧美产品对中国用户的吸引力实际不如日本产品 , 所以近年来跨境电商主要集中在日本领域进行开拓 。
财经作家吴晓波写过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 , 说很多中国人到日本旅游后爆买 , 带回了马桶盖、电饭煲等日用品 。 但在日本 , 品牌方和跨境电商直接合作的案例并不多 , 某国内知名跨境电商因为没有办法接触到花王的供销体系 , 甚至还采用了扫货的模式进行进货 。
而在2015年和2016年 , 跨境电商平台纷纷以拿下日本品牌为自己平台背书为荣 , 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对日本品牌的监管 。
在315晚会上 , 执法人员表示 , 据他们调查 , 跨境电商是这些核辐射区食品流入国内的主要途径 , 主要是通过保税区的仓库销售以及海外直邮两种形式 。 目前的政策是 , 产品进入保税仓时 , 不需要经过检验检疫 , 基本上处于空白监管范围 。 通过这种方式 , 产品再销售给消费者时 , 是没有经过国家检验检疫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的 。
而据腾讯科技了解 , 一般贸易中海关会根据质检总局的通关单予以通关 , 通关单是产品得以进口的关键要素之一 , 但在跨境电商 , 无论是直邮还是保税仓模式中 , 对通关单都没有硬性要求 , 也就是不太明确的灰色地带 。
去年408新政实施后 , 跨境电商遭受了严重打击 。 仅仅两个月后 , 财政部关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为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逐步适应监管要求 , 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设置了过渡期 , 在2017年5月11日前(含5月11日) , 对上述10个试点城市经营的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暂不验核通关单 , 暂不执行化妆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对所有地区的直购模式也暂不执行上述商品的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 。
日前 ,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数据 , 2016年 , 质检总局对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玩具、纸尿裤、服装和餐厨具等消费品开展了专项质量抽查 , 共抽查1013批 , 检出安全项目不合格415批 , 不合格率为40.9% 。
但也有观点认为 , 除了跨境电商监管不力之外 , 国内外标准口径不一也有可能造成这种结果 。 比如电子产品在国内销售要有3C认证 , 但跨境电商的商品可能没有这个认证而是有原产国的认证 , 这个商品被查到的话也是属于不合格的范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