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的发展之路 tcl集团是国企吗( 二 )


涅槃重生 , 迈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2001年 , 中国加入WTO , 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
技术出身的李东生认为 ,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源动力 , 科技是无国界的 , 消费选择也是无国界的 , 不到全球化舞台锻炼 , 倒逼自己的能力 , 别说成为世界级企业 , 就是守住本土市场也是困难 。
日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验证了一点:但凡大企业都是全球化企业 , 固守本土的都已萎缩成了专业性或者配套支持性的公司 。
李东生对TCL的期望显然是到一个更大的舞台 。
2004年 , 李东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力排众议 , 主导TCL先后并购了传统CRT(显像管)电视鼻祖 , 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彩电的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 , 以及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

tcl集团的发展之路 tcl集团是国企吗

文章插图

这两宗并购直接把TCL推到了国际舞台 。 TCL也迈出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
【tcl集团的发展之路 tcl集团是国企吗】李东生的个人声誉在当年达到顶峰 , 他登上了《财富》杂志封面 , 被授予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 , 还被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 。
然而 , 就在李东生光环加身的同时 , 一场LCD(液晶显示器)技术发起的革命 , 正在悄然颠覆CRT原有的庞大市场 。
2000年左右 , 日本、韩国厂商就已经在研发LCD技术 。 2004年 , 拥有“超薄”、“高清”等卖点的LCD电视一经推出 , 便迅速占领市场 。 传统CRT厂商遭到严重冲击 , 拥有CRT技术专利最多的汤姆逊瞬间失去了竞争力 , 重金投入该项技术的TCL也未能幸免 。
同时 ,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 , TCL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也扑面而来 , 对欧洲法律、文化、风俗以及市场的了解 , TCL都面临重大挑战 。
2005年 , 即李东生的第四个本命年 , TCL并购来的两家企业出现巨亏 , 公司遭遇了20多年来的首次亏损 , 损失高达9亿元 。
2006年 , TCL继续巨亏 。 2007年 , TCL被戴上ST , 昔日的明星企业成为众矢之的 。 《福布斯》中文版将那一年“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第六名直接留给了李东生 。
从顶峰突然坠入谷底 , 陷入困境的李东生 , 半年时间暴瘦20多斤 。 那段日子 , 他甚至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
但一个企业家的坚韧往往要在逆境中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 李东生没有被击垮 , 而是实现了涅槃重生 。
2006年 , 针对TCL集团的困境 , 李东生在内部论坛发表了《鹰之重生》反思文章 , 深入探讨了国际化失败的原因及如何绝地重生 。
文中指出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 , 但在40岁时 , 它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要么等死 , 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 完成蜕变 。
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 , 李东生号召TCL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应对危机 , 共同推动组织流程和企业文化变革 , 坚定推进国际化企业战略的决心 。
多年走过来 , 在目前整个TCL业务中 , 有50%销售收入都来自海外市场 。
在新冠疫情经济衰退 , 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因素影响下 , 作为一家中国的制造业公司 , 海外业务反而保持了增长 , TCL身上的全球化标签愈发明显 。
实业报国 , 掌握制造端话语权
李东生选择无线电专业 , 是因为高中班主任曾说过“学理工科能投身实业 , 建设一国之基础” 。 后来李东生手握多家上市公司 , 也始终未脱离实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