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的发展之路 tcl集团是国企吗( 三 )


从最早的磁带起家 , 到电话机称王 , 再到做电视、手机雄踞榜首 , 最后从to C领域转到to B领域 , 押注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 , 40年里 , TCL一直在实业中稳扎稳打 。
2000年以后 , 液晶显示技术兴起 , 日本品牌电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下降得很厉害 , 而韩系企业增长得很快 。 在李东生看来 , 最重要的原因是韩企拥有上游的显示屏资源 。 彼时 , 中国的显示屏几乎都要进口 , 而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也主要在上游 。
“日韩企业正是凭借上游液晶面板技术和产业能力 , 才能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上大展拳脚 。 ”因此 , 李东生把第二步棋落在了液晶面板上 。
2009年 , TCL与国资背景的深超科技合资成立深圳市华星光电公司 , 新建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 从终端业务拓展到核心基础技术 。 这是深圳建市以来的单笔最大投资额工业项目 。
华星光电的发展 , 被评价为“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史诗性崛起” 。 连续10年 , 累计在华星光电项目上的投资额超过2400亿元 。

tcl集团的发展之路 tcl集团是国企吗

文章插图

不负众望的华星光电 , 成为了TCL业绩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 被称为TCL的“利润奶牛” 。 从2011年投产后连续盈利10年 , 2020年TCL科技 60 %的营收都来自于此 。 而且 , 华星是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内唯一一个从投产到现在 , 没有出现过年度亏损的企业 。
有人说 , 这一次 , TCL“赌”对了 。
然而 , 李东生并不认为这是一场“豪赌” , 这看似冒险的孤注一掷 , 除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 , 背后也有转型的考量以及托底的准备 。 李东生坦承 , 在做决定的过程中是反复论证 , 华星的建设方案也经历几次来回 。
2020年 , TCL华星在TV面板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二 。 量子点技术的专利数量目前在全球排第二 , 仅次于三星 。 TCL终于在半导体显示LCD领域做到全球领先 。
研究机构评论说:“通过华星光电 , TCL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打通彩电产业链的企业 , 从此 , 中国彩电企业彻底摆脱过往电视成本受制于上游厂家的局面 , 从产业链上游层面掌控了电视市场价格话语权 。 ”
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站稳脚跟的TCL , 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 企业发展的第二赛道随后被提上日程 。 李东生提出了面向未来5年的“全球领先战略” 。
2019年 , TCL得知中环集团要混改 。 中环的核心是中环半导体 , 它的主要业务是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 。 从产业经营逻辑来讲 , 和华星的半导体显示很相像 。 同时 , 李东生认为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是可以输出的 , 于是新的产业赛道瞄准了中环半导体 。
竞标中环的前一夜是攸关TCL 未来10年业务方向的夜晚 , 李东生通过电话会议 , 拍板在现有竞价基础上再加价5亿 , 只为一举拿下 。 当时公司的经营效益并不算强势 , 但是要实现“全球领先” , 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
2020年7月15日 , TCL以125亿元拿下了中环集团 100%的股权 , 这家拥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国企”完成改制 , 成为TCL旗下的公司 。

tcl集团的发展之路 tcl集团是国企吗

文章插图

如今 , 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乃至芯片产业 , 才是如今TCL身上最重要的标签 。
为了确立了TCL的“科技”核心战略 , 2020年1月13日 , TCL集团发布公告称 , 将公司的名称从“TCL集团”更改为“TCL科技” 。
直到今天 , 和李东生为同窗的昔日彩电大佬黄宏生、陈伟荣都已退居二线 , 而他还坚守在制造业的前线 , 坚守着他的实业报国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