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超市ALDI正式入驻天猫国际了 。
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和ALDI奥乐奇中国执行总裁魏客礼在4月25日签订了合作协议,明星陈坤、时装设计师上官喆和艺术家吴琼还为这场发布会线上视觉表演,好不抢眼 。

文章插图
其实,ALDI早在3月20日就在天猫国际试营业了,我们对ALDI也已经有所了解 。
ALDI由一对德国兄弟在二战后在德国创办,主打低价和高质这两个要素 。
话说,这两个要素早已经被各路零售商用烂了 。 是个超市就要打出物美价廉的口号,但真正做到的有几家呢?然而,ALDI还真的凭借独特的管理方式和高校的供应链系统做到了低价和高质 。 关于这点,下文我们会有所提到 。
ALDI与天猫国际的合作,可以看做是大超市与大电商的合作 。 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另外一个大超市与大电商合作的例子——沃尔玛与京东全球购 。
ALDI曾在2006年逼迫沃尔玛退出了德国市场,2014年还在美国——沃尔玛的大本营——扩展了1400家门店,并被票选成为“消费者最喜欢的超市” 。
那么,它在中国市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们就从不同维度上让这两对儿PK一下吧 。
1. 电商经验和平台资源
ALDI在德国本土最大的优势就是低价和优质,这主要是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的 。
比如,ALDI的购物车需要25美分的押金才能使用,用完后需要归还购物车至指定位置才能退回押金 。 这就解决了购物车摆放的问题,并节约了相关的人力成本 。
货架上的商品只有一半的包装,让商品的一部分露出 。 既让消费者能够清晰看到商品详情,又节约了一定的物料成本 。
然而,这一切线下经营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到了电商环境下都不复存在了 。
ALDI没法像它在德国时那样节约人力成本,无论是自建团队还是外包给中国本土团队运营,人员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提在中国非常重要的售后和客服系统,更需要大量的员工 。
同样,物料成本也没有节省的空间 。 店铺装潢、货架管理、美工……每一项花费都是必要项目 。 在这方面,ALDI与其他店铺的起点是相同的 。
此外,天猫国际虽然是个巨大的流量池,但ALDI没有引流和获客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网购用户的消费习惯了解不多 。 电商节日怎么玩,价格战怎么打,都需要摸索,并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
当然,相信天猫国际在这方面会为ALDI提供一定的扶持,也会将用户大数据向ALDI共享 。 但在上述方面,ALDI与其他入驻零售商相比也只能说是平起平坐罢了 。
相比ALDI,入驻京东的沃尔玛则显得稍胜一筹 。
虽然2012年沃尔玛控股一号店后,二者的融合并不顺畅,但当时的一号店还没有放下“PK京东”的梦想,沃尔玛也算在电商方面有些经验 。
2016年,沃尔玛将一号店卖给京东,从而换得京东5%的股权 。 2016年10月,沃尔玛正式入驻京东全球购,开始以京东为阵脚,加强在电商领域中的深入布局 。
为了这位新股东,京东也是倾其资源为沃尔玛推流 。 在京东全球购的首页上,就有醒目的“沃尔玛”链接,指向“沃尔玛全球购官方旗舰店” 。 在首页的“全球名店”板块中,沃尔玛也是长期霸占最显眼的位置 。 这都让沃尔玛在京东上不愁流量和推荐位,也是ALDI在天猫国际上永远无法得到的优待 。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