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所有由美食纪录片引起的垂涎之心皆可从这里找到最好的出口 , 一切思乡、怀旧、想家的情绪都能在这里得到最温暖妥帖的安放 。 这里没有复杂的技法、炫目的配料、精致的器皿 , 只有与纪录片一脉相承的食物本身的质感、美味 。
22. 世人个个学长年 , 不悟长年在目前 。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 , 只将食粥致神仙 。
23. 快速发展的中国 , 总有人因为生计 , 放弃享受 , 与美食匆匆擦肩而过 。
24. 现代城市里 , 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 一碗香气扑鼻的小面下肚 , 重庆人才真正醒来 。
25. 食材的获得 , 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 , 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 。
26. 对于扬州人来说 , 上午喝茶皮包水 , 下午泡澡水包皮 。 如果在听一场评话 , 便是平凡而精彩的一天 , 就像那些动人的故事 , 听过千遍也不厌倦 , 寻常的衣食住行中 , 传统日复一日地延续 。
27.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街景 , 不同的美食 , 不同的文化习俗 , 可是没有你 , 似乎都一样 。
28. 曾有学者推论 , 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前行 。 这是盐的味道 。 山的味道 , 风的味道 , 阳光的味道 , 也是时间的味道 , 人情的味道 。 这些味道 , 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 , 才下舌尖 , 又上心间 , 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 , 哪一种是情怀 。
29. 做腌鱼首先要制作甜米 , 糯米淘洗干净 , 上灶蒸 , 等糯米熟透 , 加酒曲发酵 , 鲤鱼吃饱了稻花 , 正是最肥最甜的时候 , 与其说捕获食材 , 不如说更像是是一场户外亲子游戏 。
30. 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 , 煮熟后 , 剥开芦叶 , 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 , 很好看 。
31. 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和饴 。
32. 对美味的渴望 , 源自人类的本能 , 然而关于美食 , 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 , 噬荤茹素 , 快食慢餐都有各自的理由 。
33. 所谓心传 , 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 , 还有生存的新年 , 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
34. 千百年来 , 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 , 不停迁徙 , 不断流变 , 无论脚步走多远 , 在人的脑海中 , 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 , 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 , 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 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
35. 长江绕郭知鱼美 , 好竹连山觉笋香 。
36. 人如其食 , 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 。 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 , 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亲身经历 。
37. 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 , 也为中国人在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 , 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 在厨房里 , 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 , 并不是让其中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 , 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 。 这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 , 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
38. 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 , 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 , 即使口音变了 , 但对故乡的食物 , 仍怀无限意念 。
39. 木榨榨油 , 传承一千多年的古老工艺 。 电力机械时代 , 血肉和草木之间的对决 , 依然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
40. 简单生活并不一定处于无奈 , 有时候它是发至内心的选择 。 ?这是我们的传统 , 但在今天 , 它开始变得稀有和珍贵 。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 , 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 , 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 , 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 , 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 向观众 , 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 , 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 , 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 , 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