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广大的汉族地区,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比端午还多 。 蒙古人有端午节来大攻城,所以也叫端午节狩猎日 。 拉祜族想在端午种竹子 。 相传,这一天是撒在地里的玉米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也是种树最容易成活的日子 。 此外,我们还应该准备撒肉,招待朋友和家人 。 布依族人每年都庆祝端午节;家家户户在大门两侧悬挂菖蒲和艾叶 。 人们把雄黄、菖蒲、艾叶和三角枫放在香囊里,绑在胸前 。 据说这一招可以辟邪防病 。 这一天,大家要喝洒了雄黄、大蒜、生姜、小葱的雄黄,或者吃泡了雄黄酒的大蒜,预防痢疾等疾病 。 节日期间还会在屋内四周喷洒雄黄酒,或在墙角火炉上撒上雄黄粉,防止蛇、老鼠、蚊子、臭虫肆虐 。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比如有独特清热解毒功效的杨二哀牢粽子,还有易于消化储存的曹晖粽子,作为节日三餐的主食 。 在贵州省荔波县城关,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爬山、校草赛马、赛龙舟、抓鸭、抓彩球等传统娱乐活动 。 满族人庆祝五月初五祈祷灾难 。 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观察百姓的感受 。 五月初五,天帝使臣扮成卖油的喊:“一葫芦重二斤,两葫芦 。
【端午节资料内容 三年级 端午节资料】
三斤 。 ”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帐算错了 。 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已房檐上插上艾篙,可以躲过瘟灾 。 ”者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温灾,人们都得救了 。 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眼,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 水族端五节有吃素的习俗 。 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 。 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 。 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 。 门前插白蒿、三根菖蒲及两根大麦穗 。 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 。 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腕 。 续命线需戴一个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皆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 。 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 。 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 此外,其他少数民族也多过端节 。 现在,我国大部份地区和民族仍然视端午节为主要节日,活动以食粽子及龙舟竞渡为主,而迷信活动则多被革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