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始末与反思 中兴事件对中兴的影响( 二 )


【中兴事件始末与反思 中兴事件对中兴的影响】并行科技总经理、YOCSEF 副主席陈健博士同样认为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 他以亲身经历举例说 , 2015年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四家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禁售英特尔“至强”芯片 , 其背景就是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2号”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的桂冠 。 但禁售丝毫不影响我国超算继续蝉联第一 , 甚至我国随后研制出了全国产芯片的“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 所以从长远来看 , 这不一定不是件好事情 。
另一方面 , 芯片技术的短缺只是我国高新技术落后的一个缩影 , 放在整个高新产业大环境中 ,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指出:第一 , 我们应当加大自主研发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 正如芯片一样 , 只有将技术应用起来 , 才能够不断进行迭代和完善 。 第二 , 应当努力去打通技术链 , 做到即使每一个局部都不如国外的情况下 , 仍能够在整个技术链中获得优势 。 例如苹果的CPU性能不如英特尔 , 但它在技术链上的优势却能够让它霸占手机市场 。 第三 , 我们应当发展自主研发的平台 。 对于传统平台 ,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应打造自己的创新平台 , 类似现在的打车平台 , 我们也可以开发在交通、能源、电信等领域(例如飞机、高铁、发电站)的平台 。
中国芯片发展不起来 , 原因是什么?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介绍 , 目前我国在CPU芯片上相比国外要落后两代 , 而且多年以来 , 我们并没有任何能够追赶上的迹象 。 那么中国芯片发展不起来原因何在呢?
李国杰院士认为 , 这既不是芯片企业不努力 , 也不是国家在芯片领域投入少 , 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国产芯片没有机会投入到市场中实用 , 从而进行优化迭代 。 芯片(尤其是通用芯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并不是说投入多少钱或者掌握了某项技术就能够弯道超车的 , 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迭代 。 因此李国杰院士建议 , 一方面我们要有一定的意志 , 不能左右摇摆 , 要有耐心多一点时间看效果 , 尽管芯片难做 , 但是经过企业努力还是可以做出来的;另一方面 , 国家应当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国产芯片在市场中的使用 , 让它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另一方面 , 李国杰院士以及其他多位学者也同时指出我国在基础研究方向的人才稀缺 , 这有几个原因 。 首先是 , 目前国内只有一些“985”高校才真正有能力培养出研制芯片的人才 , 一般省级学校很难做到这点 。 针对这个现状 , 李国杰等学者提出应当加强在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教育投入 。 其次 , 目前国内的考核体系以论文数量为指标 , 整体而言做芯片相比于做人工智能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会更多 , 因此这对做芯片的学者来说极为不利 。 此外薪资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从事硬件研究人员偏少(甚至很多原本从事硬件的人才流向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一大原因 。
美国给我们上了一课
不得不说 , 这次中兴禁“芯”事件 , 给整个中国的人民上了很深刻的一课 。
CCF秘书长、YOCSEF创始人杜子德先生认为 , 我们过去对基础研究(特别是核心基础研究)不够重视 , 让许多关键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别人(例如WPS被Office冲垮) , 而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 , 我们国人开始出现骄傲自大、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 , 不断去炒作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概念 , 甚至出现要从中小学开始人工智能课程 。 这是极为不对 , 且需要改正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