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 , 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 法律意识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得以延续 。 法律意识在结构上可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从近些年频发的一些低龄少年恶性案件来看 , 这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因素 , 而家庭教育无论是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是挽救未成年犯罪人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

文章插图
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1.教授孩子基本的法律常识
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 , 教给儿童能理解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 如《交通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宪法》中公民权利义务、《刑法》等等 。
2.给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好榜样
家长教育儿童守法 , 自己先做践行者 。 如果父母言行不一 , 又如何能教育孩子遵纪守法?有些家长认为 , 自己做的那些破坏社会规则的事情 , 都无伤大雅 , 但却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上种下无视法纪的种子 。

文章插图
3.防微杜渐 , 及时纠正
孩子由于年龄小 , 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弱 , 容易受不良分子的影响 , 因此 , 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 。 当孩子思想和行为出现不良的小苗头时 , 既要及时教导、纠正 , 更要注意积极预防 , 让孩子多和品德高尚的人来往 。
【什么是法律意识?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文章插图
4.建立民主的教育方式
溺爱和打骂的教养方式很容易助推孩子形成犯罪倾向 。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失或出现违法现象时 , 可带孩子参观法制教育展览 , 参加公判大会 , 并耐心予以讲解 。 针对内容与孩子一起讨论有关法律知识及法律问题 , 总之要用平等、民主方式解决问题 。 另外父母还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家庭氛围 , 树立优良家风 ,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