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3D结构光和TOF两者谁更具前景的问题 , 奥比中光手机事业部总经理胡科峰表示:“结构光和TOF都是3D传感方案 , 两者各有优缺点 , 并不存在谁全面压倒谁的情况 。我们不会单纯去对比不同技术的优缺点 , 而是从手机客户的角度出发 , 去分析哪种技术更适合落地到手机的应用场景里 。”
确实 , 对于智能手机来说 , 选择一项技术 , 需要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 ,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
目前结构光落地在智能手机上的主要应用是解锁、支付 。市面上采用结构光方案做解锁支付的有好几家 , 其中iPhone X / iPhone Xs系列和OPPO Find X都是将3D人脸识别作为weiyi的生物识别方案 。这意味着用户平均一天要解锁两三百次 , 就得让结构光输出两三百次的深度图 , 一年365天 , 这个使用频次是非常高的 , 而且是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另外用户的基数也非常重要 , 目前结构光方案的出货量都是千万ji以上 , 这也意味着结构光已经能够应对这种千万用户以上的高频次应用考验 , 而TOF暂无对等数据 , 表现还有待观察 。
“不管最终是做什么应用 , 3D传感方案的核心功能都是一样的 , 就是还原现实世界的三维特征 。对现实世界三维特征的还原能力 , 就成了考量3D传感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实世界的物体有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轮廓 , 结构光在材质和轮廓的一致性方面有明显优势 。比如一些低反射率的材质 , 球体 , 容易出现多路径反射的复杂表面 , 结构光都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胡科峰强调:“能让普通用户直观地看到这种还原能力的应用之一就是3D建模(也叫3D扫描) , 结构光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手机后置 , 用来扫描3D物体 , 相比TOF , 结构光扫出来的物体更加的真实 , 扫描体验也更好 。”
当然 , TOF技术也有它的优点 , 比如远距离的相对精度比较好 。胡科峰表示 , 具体得看客户的选择 , 是否TOF的优点比“技术成熟度”和“3D还原能力”更重要 。同时 , 两种技术都在不停的演进 。而奥比中光作为3D方案的提供商 , 目标是致力于给客户提供最合适的3D方案 。“我们会持续钻研含这两种方案在内的所有3D技术 , 全力将最合适的3D方案提供给所有客户 。”
英飞凌:TOF前景更加广阔
虽然从目前来看 , 3D结构光的方案仍是市场的主流 , 采用的厂商较多(比如苹果、OPPO、小米、华为等等) , 出货量也很大 。但是 , 从去年开始 , 在中远距离上适应性更强的TOF 3D技术也开始备受市场关注 。不少上游厂商也顺势推出了可用于智能手机的解决方案 。
在2018年的CES展会上 , 英飞凌携手pmd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pmd)首次展示了全球尺寸最小的TOF 3D摄像头模组参考设计 , 其尺寸仅为12mm x 8mm 。双方合作推出的这款TOF解决方案 , 包括摄像头、图像传感器、软件驱动程序、3D深度处理管道、参考设计和定制支持、模块制造商培训和支持资源 , 以及参考生产装置设置 , 以便模块制造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进行校准和测试 。其中 , pmd负责TOF技术研发、像素研发等 , 英飞凌则负责裸晶成像器、以及半导体工艺的研发 , 以及跟模块供应商做配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