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的好处 吃元宵( 二 )


一天 , 东方朔离开皇宫 , 在长安街上设立了一个占卜亭 。 许多人争着向他要占卜 。 没想到 , 大家的要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烧我们”的征兆 。 一时之间 , 长安城内出现了极大的恐慌 。 人们在寻求解决灾难的方法 。 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日晚 , 火神会派一位红衣女神去拜访世界 。 她是烧长安的使者 。 我把抄好的歌谣给你 , 让今天的皇帝们想点办法 。 ”说完 , 便扔下一根红色的柱子扬长而去 。 老百姓拿起红帖 , 迅速送到宫里向皇帝报告 。
汉武帝看了一看 , 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劫 , 内廷燃火 , 十五日火 , 焰红夜宵” 。 他很震惊 , 很快邀请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 东方朔想了想 , 说:“听说火神最喜欢吃饺子 。 皇宫里的元宵节并不总是给你包饺子 。
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 万岁焚香上供 , 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 , 一齐敬奉火神君 。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 , 满城点鞭炮、放烟火 , 好像满城大火 , 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 此外 , 通知城外百姓 , 十五晚上进城观灯 , 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 武帝听后 , 十分高兴 , 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 , 游人熙来攘往 , 热闹非常 。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 , 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 元宵听到喊声 , 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

如此热闹了一夜 , 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 汉武帝大喜 , 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 , 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 , 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 , 这天叫做元宵节 。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 , 这是一个吃汤圆赏灯的节日 , 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 , 元宵始于隋朝末年 , 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 , 隋炀帝扬广为粉饰太平 , 炫耀民富国强 , 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 , 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 , 从十五之夜开始 , 夜夜花灯高招 , 歌舞生平 , 弦歌不绝 。 一时间 , 看灯的 , 听戏的 , 做小生意的 , 人山人海 , 使的个洛阳城沸沸腾腾起来 。 据说 , 这时有个小吃店铺的老板别出心裁 , 把糯米碾成粉 , 包以糖馅做成团子 , 然后一煮 , 又饱肚子 , 又暖身子 , 很受欢迎 。 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 称夜晚为宵 , 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

北方叫元宵 , 在南方呢习惯叫汤圆 。 还有呢元宵是这样滚出来的 , 而汤圆是一个个手工包出来的 。

汤圆是用糯米细面 , 再配以白糖等各种馅 , 通过洒水工艺滚成的一种风味食品 。 北方习惯称之为元宵 , 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 , 它最大的区别是南方汤圆是逐一手工作成的 , 馅料是软的 , 而北方元宵馅料预先制好 , 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 , 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 。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细粉馅精 。

还有啊这元宵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 , 煮:一次不要太多 , 水要多放些 , 因为天冷元宵的温度低 , 放多了不易开锅 , 浸泡时间一长面粉就会脱落 , 造成混汤 , 水开后再点两次冷水 , 有两三分钟就能起锅了 , 煮好的元宵应是蓬松如棉絮状 。 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或“灯节” 。 据资料记载 , 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 , 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元宵是汤圆的别称 。 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 , 故称“吃元宵” 。 昔时民间在正月十五用糯米磨浆吸干成面 , 做成球形有馅食品煮吃 , 城镇居民多在市场购买 。 吃元宵习俗流传至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