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演示的结果,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测试车在接受指令之后,后视镜上会亮起蓝色的指示灯,然后慢速平稳地在下车点、车位、上车点之间移动 。 而且对于路线上的行人、路面上用模型充当的障碍物也都可以准确识别并减速或停车避让,没有出现任何bug和错误 。 另外,停车位的倒车入库也都是一次进入,且位置很准确,自动泊车水平倒是挺高的,相信也会解决一些占车位、停车不入位的情况 。
而且,除了单车测试之外,现场还展示了双车同步测试,以模拟需求繁忙时间段里多人同时进行召唤指令的情况 。 两台测试车会根据指令下达的顺序依次发动前往上车点,后车会在指定上车区域外进行等候,待前车驶离之后进入上车区域 。
最后想说,拿两辆E 63 AMG做测试也真是任性了 。
潜力巨大,不过普及依然有些时日
奔驰和博世预计,配备了智能基础设施的停车场,可减少停车间距以提升约20%的停车容量 。 这当然是好处之一,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对人们出行以及停车场运转的效率提升,而且可应用的场所远不止目前设想的这几个 。 在未来,它的应用场景除了上述的停车、充电、洗车之外,还可以延伸到汽车共享、新车下线交付、智能高速等等这些更加进阶的场景,理论上对任何固定道路甚至是固定地点之间的驾驶行为都可以应用 。

文章插图
所以,自动代客泊车的潜力是巨大的,奔驰认为甚至超过了他们与博世发明的ESP和ABS,这个评价可是不低了 。
其实这个自动代客泊车的项目早在2017年的时候,奔驰就已经在德国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落地进行试验,北京是他们的第二个试验场 。 不过不同的是,北京的这块试验场地相比德国升级了不少,比如车库内的单车道行驶变为了双车道行驶,由单车测试改为了双车同步测试等 。 将中国选作第二块试验场除了是对国内市场的重视之外,从研发的角度来说,国内路况的复杂是测试产品和技术的理想环境和检验场所 。

文章插图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这一关并不好过 。 主流厂商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北美和欧洲表现得再好,来到国内依然怵头 。 同样,自动代客泊车的推广考虑到国内众多不规范的小区、车库,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 所以,将来国内的主要应用场景应该依然是规划较为合理、设施更加现代化的商圈、交通枢纽、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场所,对于智能基础设施的硬件架设以及用户体验都会有更好的效果 。
不过,奔驰和博世目前还没有一个商业化推广开来的具体时间表,他们表示最大的障碍依然是法律法规层面的 。 因为无论技术的发展如何推进,只有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整个项目才能得以真正进行下去,而这个支持无法在时间上估计 。
然而抛开政策因素,奔驰和博世对于它真正普及使用的时间,预想的其实是在全自动驾驶来临之前,而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厂家把全自动驾驶的时间线大都划在了2025年之前,所以,或许这项技术会在某个更早的时候与我们见面?
小结
自动代客泊车是奔驰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一部分,而自动驾驶是戴姆勒“瞰思未来(C.A.S.E)”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 。 今年7月初,戴姆勒还成为首家获得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的国际汽车制造商 。 所以,看得出奔驰对于整个自动驾驶的布局奔驰推进得非常迅速,而且真正的大招是全面实现整个C.A.S.E的布局,自动代客泊车则是其中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