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冰箱张瑞敏的创业经历 海尔老总是谁

1984年冬天 , 青岛的一家冰箱厂 , 濒临破产 。
厂里当年的销售收入只有38万 , 资不抵债 。 在这一年里连续跑了三个厂长 , 因为是集体所有制的小厂 , 当时已经开不出工资 , 动员了很多人 , 没人愿意来这里 。

海尔冰箱张瑞敏的创业经历 海尔老总是谁

文章插图

到了年末 , 总公司终于又派来一位年轻的厂长 。
这个年轻人刚来厂子就开始犯难 , 工人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 , 要想工厂正常运转 , 就得想办法借钱给工人发工资 , 当时银行不给贷款 , 其他企业看见他躲着走 , 他只能去农村借钱发工资 。
一副烂牌 , 放在他手里 , 居然打出了王炸 。
到2000年 , 这个曾经快要倒闭的厂子 , 销售收入达到406亿 , 是1984年的16倍 。
这个起死回生的冰箱厂就是现在海尔集团的前身 , 这个年轻人就是海尔CEO张瑞敏 。

海尔冰箱张瑞敏的创业经历 海尔老总是谁

文章插图

重视读书和学习
1949年出生的张瑞敏 , 在读高中时 , 所在的学校是山东省重点中学 , 本来目标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深造 , 结果遇上特殊年代 , 大学停办了 。
一下子梦想没了 , 目标也没了 。
张瑞敏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 不幸中的万幸是 , 由于他是家中独子的缘故 , 让他躲过上山下乡 , 接了父亲的班 , 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
那个时候有句话 , 说赶上特殊年代的那批人 , 都是社会上的处理品 , 不管走到哪里都被人看不起 。
沦为社会底层的张瑞敏后来回忆起来说:那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 就像是蘑菇定律 , 被放在阴暗的角落 , 所以有机会靠自己争取 。
被孤立和轻视 , 让苦闷的张瑞敏爱上学习和读书 。
当时没有全日制学校 , 他便选择考了一所业余大学 。 每天下班后 , 顾不得吃饭 , 他就蹬着自行车跑很远的 路 , 酷暑寒冬 , 从不间断地去上学 , 一坚持就是四年 。
除了上夜大 , 他也从未间断读书 , 那个年代书籍很少 , 想要看到自己想读的书更难 。
当时的新华书店几乎没有书卖 , 想看书的张瑞敏只能想方设法 , 四处去借书 。

海尔冰箱张瑞敏的创业经历 海尔老总是谁

文章插图

书籍的珍贵可想而知 , 因此借书的人总害怕书有遗失或出问题 , 张瑞敏好不容易借到的书 , 必须尽快看完 , 为此他经常忘记吃饭和休息 。
那段时间 , 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 正如他所说 , 这些书籍都对他日后认清和做好很多事情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
张瑞敏是出了名的嗜书如命 , 他的办公室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 。 他不抽烟、不喝酒 , 很少应酬 , 只要有时间就会拿起书本 , 生活完全被读书填满 。

海尔冰箱张瑞敏的创业经历 海尔老总是谁

文章插图

有一点希望 , 就值得再拼一次
84年 , 35岁的张瑞敏还是青岛家电公司副经理 , 他刚代表公司在德国签订了一批价值200万美元的先进设备 , 就得到消息 , 购入设备的下属电冰箱厂厂长又不干了 。
为了不让这批设备烂掉 , 更是因为觉得还有一丝希望 , 张瑞敏硬着头皮上任了 。
他回忆说:当时青岛电冰箱厂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 , 工人上班8点来钟 , 9点钟就走 , 10点钟随便在大院里扔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外边到厂里只有一条烂泥路 , 下雨必须用绳子把鞋绑起来 , 不然鞋子就被烂泥拖走了 。 当时正好是冬天 , 厂房里连窗户都没有 , 工人们把木质窗框全部拆下来烤火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