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跟家长和老师提到一个重点:孩子遵守规范并不是一个邀请,不需要在句尾加上“好不好?” 看到眼前失控的情况,我必须介入了 。于是我站起来,缓慢地走过去他们那桌,开始使用“提醒四步骤” 。
【孩子违反规范时,如何才能避免亲子冲突】

文章插图
降低大人与孩子冲突的“提醒四步骤”—成人保持“温和但坚定”的态度,不要挑衅孩子的情绪,我以“温和但坚定”的表情,注视着阿芯双眼,一步一步地慢慢趋前,往她桌子方向走过去 。阿芯看到我向她走过去时,当下她也看着我 。走到她前面时我蹲下来,继续看着她 。她看到我蹲下来看着她时,她敲碗的动作也停下来了 。我再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对她说了两个字:“阿芯 。”此时,她双眼看着我,整个身体完全定住了 。同桌的其他三位小朋友,也完全定住 。一位有经验的幼教老师,能用有效的方法,把孩子跟老师之间的冲突降到最低 。重点就在提醒时以“温和但坚定”的态度开始,把孩子吸引住 。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前置准备通常都能够在当下让孩子稳定下来,如同里面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接下来的四个步骤,才是真正影响教育结果的关键,让我们来看如何演变 。

文章插图
Step1 叙述你看到的行为
然后,我同样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对阿芯说:“我看到你在敲碗 。”阿芯听到我讲这番话,头上彷佛出现一个惊叹号,思考着自己刚做了些什么 。客观地“叙述你看到的行为”,是很重要的步骤 。因为有时候孩子在太兴奋、太高兴、太累、太生气……等情况时,会无意识或不理智地做出一些脱序的行为 。当然,孩子也可能是故意的,因为他想要知道继续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但透过我们这步骤的言语引导,能帮助他在当下把焦点拉回到自己身上,使他的行为暂时停顿下来;那怕只有一、两秒,这都是给予教育的关键点 。
注意事项:用责备的语言告知孩子,只会激起孩子的对立
此时不要用责备的言语来告知,因为孩子的OS会如下:
“喂!你这是在干什么?”(孩子OS→在敲碗!)
“停!你为什么在敲碗?”(孩子OS→因为我想!)
“你这样很吵知不知道?”(孩子OS→不知道!)
“你不要再敲了听到没有?”(孩子OS→没听到!)
这些负面的话语,都很可能让孩子内心生起对立心,让事情更难处理 。

文章插图
Step2 告知孩子为什么不要这样
当下等孩子已经把焦点放回自己身上了,紧接着要做些什么呢?
接着我继续用简洁、有力的话语,跟阿芯说:“这样是很吵的 。”阿芯听到这句话后,她的动作还是定住,但看得出来脑袋已经开始在思考这被我提醒的原因 。透过这个步骤,我们能让孩子了解、或再确认这个行为不恰当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不要继续做 。
注意事项:提醒孩子,重点一个就够了!
1.话语要简洁且有力,不要冗长没重点 。
2.不要敲碗的原因很多,但说一个重点就足够 。若要详细说明,应该在事后讨论,而非在当下给予“提醒四步骤”时 。
3.切忌用主观的责备、批判的言语告知,如:“这样吵死人了你知不知道?”以免孩子产生对立心,结果又适得其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