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中泛滥已久 , 而其在局域网中也能快速繁殖 , 导致局域网计算机的相互感染 , 使整个公司网络瘫痪无法正常运做 , 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
一、局域网病毒入侵原理及现象
一般来说 ,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包括网络服务器和网络节点站(包括有盘工作站、无盘工作站和远程工作站) 。 计算机病毒一般首先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有盘工作站 , 也就进入网络 , 然后开始在网上的传播 。 具体地说 , 其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
(1)病毒直接从工作站拷贝到服务器中或通过邮件在网内传播;
(2)病毒先传染工作站 , 在工作站内存驻留 , 等运行网络盘内程序时再传染给服务器;
(3)病毒先传染工作站 , 在工作站内存驻留 , 在病毒运行时直接通过映像路径传染到服务器中
(4)如果远程工作站被病毒侵入 , 病毒也可以通过数据交换进入网络服务器中一旦病毒进入文件服务器 , 就可通过它迅速传染到整个网络的每一个计算机上 。 而对于无盘工作站来说 , 由于其并非真的”无盘”(它的盘是网络盘) , 当其运行网络盘上的一个带毒程序时 , 便将内存中的病毒传染给该程序或通过映像路径传染到服务器的其他的文件上 , 因此无盘工作站也是病毒孽生的温床 。
由以上病毒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可见 , 在网络环境下 , 网络病毒除了具有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等计算机病毒的共性外 , 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
(1)感染速度快
在单机环境下 , 病毒只能通过介质从一台计算机带到另一台 , 而在网络中则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机制进行迅速扩散 。 根据测定 , 在网络正常工作情况下 , 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有病毒 , 就可在几十分钟内将网上的数百台计算机全部感染 。
(2)扩散面广
由于病毒在网络中扩散非常快 , 扩散范围很大 , 不但能迅速传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 , 还能通过远程工作站将病毒在一瞬间传播到千里之外 。
(3)传播的形式复杂多样
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一般是通过”工作站”到”服务器”到”工作站”的途径进行传播的 , 但现在病毒技术进步了不少 , 传播的形式复杂多样 。
(4)难于彻底清除e.
单机上的计算机病毒有时可以通过带毒文件来解决 。 低级格式化硬盘等措施能将病毒彻底清除 。 而网络中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未能清除干净 , 就可使整个网络重新被病毒感染 , 甚至刚刚完成杀毒工作的一台工作站 , 就有可能被网上另一台带毒工作站所感染 。 因此 , 仅对工作站进行杀毒 , 并不能解决病毒对网络的危害 。
【局域网病毒入侵原理,要如何防范?】 (5)破坏性大
网络病毒将直接影响网络的工作 , 轻则降低速度 , 影响工作效率 , 重则使网络崩溃 , 破坏服务器信息 , 使多年工作毁于一旦 。
(6)可激发性
网络病毒激发的条件多样化 , 可以是内部时钟、系统的日期和用户名 , 也可以是网络的一次通信等 。 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病毒设计者的要求 , 在某个工作站上激发并发出攻击 。
(7)潜在性
网络一旦感染了病毒 , 即使病毒已被清除 , 其潜在的危险性也是巨大的 。 根据统计 , 病毒在网络上被清除后 , 85%的网络在30天内会被再次感染 。
例如尼姆达病毒 , 会搜索本地网络的文件共享 , 无论是文件服务器还是终端客户机 , 一旦找到 , 便安装一个隐藏文件 , 名为Riched20.DLL到每一个包含”DOC”和”eml”文件的目录中 , 当用户通过Word、写字板、Outlook打开”DOC”和”eml”文档时 , 这些应用程序将执行 Riched20.DLL文件 , 从而使机器被感染 , 同时该病毒还可以感染远程服务器被启动的文件 。 带有尼姆达病毒的电子邮件 , 不需你打开附件 , 只要阅读或预览了带病毒的邮件 , 就会继续发送带毒邮件给你通讯簿里的朋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