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炸糕是端午北方人的特色食品 。 这个炸糕皮蓬松, 馅甜 。 它是在煎锅里用一种裹着糖、肉桂、玫瑰等的热油面条油炸而成 。
4.做一个面条风扇
这是甘肃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 端午节时, 这种饮食习惯是从控制、出售和赠送粉丝的习俗演变而来的 。 面扇是以扇的形式蒸出来的, 通常有五层, 每层都涂上胡椒粉, 表面必须捏出各种图案, 这样染色后看起来就不错了 。
5.吃肉末面
端午节, 陕西人不能吃干净的面条 。 肉末面有几十种, 其中以陕西肉末面最为出名 。 面条的特点是细长, 粗细均匀, 清香爽口, 面汤色泽鲜艳, 口感柔软爽滑 。
/p>6、吃黄鳝
黄鳝是江汉平原端午节必须吃的食物 。 农历五月是黄鳝的丰收季节 。 此时, 黄鳝的肉鲜嫩可口, 具有极好的滋补作用 。 根据《本草纲目》, 黄鳝具有补血、益气、消炎、消毒、风湿等功能 。
7、喝菖蒲酒
菖蒲是端午节的主角 。 不仅用于蒲剑、蒲人、蒲鞋等装饰品, 也用于酿酒, 如菖蒲, 简称蒲酒 。 古籍记载, 喝蒲酒有祛邪的功效 。 慢慢地喝蒲酒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传统 。 端午节期间, 许多地区都会喝蒲酒 。
8、吃绿豆糕
绿豆糕是许多地区端午节的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过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各类端午节吃食大起底端午节的三种来历:
1、夏至说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至节 。 现在一般认为属于端午的吃粽子与赛龙舟, 在不少古书上都明确记载为夏至的风俗 。 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节食粽, 周处谓为角黍, 人并以新竹为筒粽 。 ”
2、龙节说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53433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引据七十多种书目进行考证, 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 。 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 。 伏羲、女娲和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 。 后人自称龙子龙孙、龙的传人 。 每年五月五日, 举行盛大的龙祭 。 叫做端午节 。
3、驱邪避恶防病治病说
主要在北方 。 《史记》、《论衡》、《风俗演义》等古籍都有记载 。 《岁功典.端午部杂录》说:“五月五日, 采繁蒌、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和石灰捣为团, 如鸡卵, 暴干, 抹以疔疮, 大神验 。 ”陕南群众流传说“端午百草都是药” 。
扩展资料:
端午节风俗: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他们争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
2、食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 据记载, 早在春秋时期, 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 称“角黍” 。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称“筒粽” 。
参考资料:人民网-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参考资料:人民网-我们的节日——2018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并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自文化遗产名录 。 相传在战国时期, 楚国大夫屈原因为苦劝楚王无果后, 忧愤投江自尽 。 此后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知人清正的大夫, 便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 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 。 后世延续为传统, 便渐渐演化为端午道节 。 纪念曹娥说:《会稽典录》记载, 汉安帝二年五月初五, 曹姓巫师失足落水, 百他十四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十七日, 觅父尸不得, 投江而殉其父 。 故江浙一带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的习俗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