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 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商BestBuy百思买业绩直线下滑 。 威胁来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所衍生的电子商务 , 展厅效应正在摧毁传统零售商 。 仅2012年第三季度 , 百思买的利润骤降90% , 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28亿美元下降到1200万美元 , 导致50家门店停业 。 2012年底 , 标普500指数中 , 百思买和Group、AMD成为表现最差的三只股票 。 当时的舆论几乎只听得到一个声音 , 亏损达到12亿美元的百思买大厦将倾 , 似乎要走上Circuit City电路城的老路 。 尤其是当Hubert Joly休伯特乔利被任命为公司新一任CEO时 , 人们对这家老牌零售商的命运更加不看好 。

文章插图
后者此前是美国最大私营公司之一Carlson卡尔森酒店的CEO , 对零售行业几乎一无所知 。 接手百思买意味着将面临股价疯狂下跌 , 亚马逊的施压等一系列挑战 , 但乔利认为问题出现在BestBuy自己身上 , 公司仍有余力周转 。 于是接下了这份工作邀请 , 成为百思买成立以来第一位外部空降的CEO 。 入职第一周 , 乔利一直在明尼苏达州的圣克劳德商店前台工作 , 相比于翻阅会议室的文件 , 他更想亲眼看看问题出在哪 , 比如门店内的查询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 商店价格无法匹配在线价格 , 这都导致了客户的流失 。

文章插图
蓝色 , 是百思买的象征 。 这家公司成立于1966年 , Richard Schulze理查德舒尔茨通过抵押贷款 , 在圣保罗开了一家名为音乐之声的商店 , 第一年就净赚5.8万美元 。 1969年 , 舒尔茨买断合伙人所持股份后将公司挂牌上市 , 1983年 , 因为商品不再局限于音频配件 , 舒尔茨将音乐之声改名为BestBuy百思买 , 目标是超越当时拥有数十个大型商场 , 收入达到2.5亿美元的电路城 。

文章插图
或许这就是美国梦吧 , 转型为Superstore的第一年 , 百思买的营收就超越了其他所有连锁店一年营收的综合 , 占当地市场份额的42% 。 1989年 , 百思买再次转型为自助式购物的大型商场 。 6年后 , 它超越电路城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店 。 2000年 , 舒尔兹净资产达到20亿美元 , 成为明尼苏达州的首富 。

文章插图
2002 , 舒尔茨退居幕后 , 早期合伙人安德森接任CEO , 在他执掌公司的六年中 , 百思买的门店总量 , 从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共600家 , 增加到全球13个国家的3900家 。 摆满了最新款电视机、游戏机和光盘等产品的百思买 , 被视作电子产品爱好者的心中的神殿 。 当然 , 这种盲目的扩张并不是什么好事 , 全球化这一战略也在后来遭到了休伯特乔利的全盘否定 。 2008年 , 安德森还干了一件事 , 他斥资1.28亿美元收购了在线音乐软件Napster , 最高峰时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 , 不过后来随着Spotify和Pandora Media的崛起用户量大量流失 。 再加上2007-2009全球经济危机 , 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电子商务的崛起 , 盲目的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 , 这都为百思买差点步电路城的后尘埋下了伏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