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 二 )


文章插图

2、市场缺陷导致市场失灵
(1)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产生的市场失灵 。 这种失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效应 。 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所谓外在效应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或消费, 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 。 也就是说, 外在效应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的客观存在, 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削弱或消除, 往往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之外的力量予以校正和弥补 。 显然, 经济外在效应意味着有些市场主体可以无偿地取得外部经济性, 而有些当事人蒙受外部不经济性造成的损失却得不到补偿 。 前者常见于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 即消费公共教育、公用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公共产品而不分担其成本, 后者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附近居民或者企业造成损失, 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来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司空见惯的随处抽烟等 。 这类外在效应和搭便车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 当然也就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加以纠正 。 通过意识形态信念和道德教育固然能够使之弱化, 但作用有限 。
一是公共产品 。 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所谓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 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 并不随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药、卫生、外交、国防等 。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特征, 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的减少, 只要有公共产品的存在, 大家都可以消费 。 这样一方面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成本, 而这成本应由受益者来分摊, 但另一方面, “它一旦被生产出来, 生产者就无法决策谁来得到它”, 即公共产品的供给一经形成, 就无法排斥不为其付费的消费者, 于是会产生经济外在性和“搭便车”现象 。 从而人人都想“搭便车”而不为其买单 。 而缺乏必要的公共产品, 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 大大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
(2)由于市场外部条件的缺陷, 使得宏观经济目标难以实现, 所以1977年,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Galbraith)在《不确定的年代》中把“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无效率”、“社会”看作是市场缺陷的三个重要表现 。 这里的“微观经济无效率”显然是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而形成的, 但是宏观不稳定和社会明显这种市场失灵所涉及的问题已经不是市场机制本身缺乏效率的问题, 而是市场机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 1985年,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Nordhaus)在《经济学》第12版中认为“市场经济有时会产生难以接受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商业周期和低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 。 1992年科勒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市场失灵描述为:“市场经济显示出被叫做市场失灵的若干典型的缺点……这些缺点的任何一张清单都必定包括无效率、和不稳定 。 ”
3、对市场失灵原因的分析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理性人假设的认识 。 不管什么样的经济模式, 人都是主体和中心因素 。 西方经济学家在理论分析中一般把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视为理性人 。 这种理性人都充分理智, 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轻信盲从, 而且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 。 然而在实际市场活动中, 经济活动主体的素质、观念、行为都存在着重大差异 。
(2)关于一般均衡的认识 。 市场的总体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假设条件之上的,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假设并不总能成立 。 当这些假设不能成立时, 关于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市场会产生有效率的结果的结论就站不住脚了 。 我们发现市场失灵了, 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缺乏效率和有很多弱点的市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