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食品的供给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将地面食品带上天;二是在飞船上用原料自己加工 。 由于载人飞船发射费用昂贵,约1万美元/千克,而一个航天员每天需要消耗食品1.5千克,约1.5万美元 。 迄今为止,美国和俄罗斯都采用第一种方式,这样更加方便安全食用 。 我们也不例外 。
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 。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让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安全返回 。 飞船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不穿航天服 。
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舱内航天服由3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 。 它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并使航天服按预定形态膨胀,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 。 二是气密层,这部分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 。 三是散温层 。 这部分与内衣裤边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四肢躯干流动,经肢体排风口汇集到总出口排出,带走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 。
航天员穿戴的头盔、手套和靴子更加特殊 。 头盔的盔壳由聚碳酸酯制成,不仅能隔音、隔热和防碰撞,而且还具有减震好、重量轻的特点 。 为防止航天员呼吸造成水气凝结以及低温环境下头盔面窗上结雾、结霜,航天服专家设计了特殊的气流或防雾涂层 。 手套与航天服相配套,充气加压后具有良好的活动功能和保暖性能 。
舱外航天服更加复杂,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 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可以操作活动的最小载人航天器 。 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重量约120千克,虽然有些笨重,但在太空中却轻松自如,穿好它只需15分钟,就能保证航天员在舱外独立工作8小时 。 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需要上千万美元 。
在太空中,宇航员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 美苏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器内空间狭小,航天员只能在座椅上睡觉 。 为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 。 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成弓状,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觉,身体稍为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舒服得多 。 在太空中飞行,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 。 失重时分不清上下,站着躺着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也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总之你想怎么睡都可以 。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 。 多锻炼可以提高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 。 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门为航天员准备的“小型体育场”,里面放着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
航天员还要洗澡 。 原苏联的载人空间站,就配有航天浴室 。 航天员洗澡时,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像潜水员一样 。 一切准备就绪,才可以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 。 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才会源源不断流出来 。 航天员吃用的水,不是带上去的,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出来的水,这样既卫生又能减轻负荷 。 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看完大开眼界!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 宇航员饮食时,就得像婴儿吃奶一样用口吮吸,用手挤压 。 在太空中洗漱更是有趣 。 刷牙不用牙刷和牙膏,而是嚼一种类似口香糖的胶质物,让牙齿上的污垢在胶物上,以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 。 洗脸也不用清水和毛巾,只是用浸湿了的手纸擦脸,并把这种湿纸贴在梳子上梳头,就算洗头了 。 太空中的洗手间也是真空的 。 上厕所,必须坐在精心设计的马桶上 。 人浮在半空中,怎么坐上去呢?两脚先放进固定的脚套里,腰间用座带绑好,用手扶着手柄 。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冲,而是用一个特别的抽气机,将粪便吸进塑料盒里 。 每解一次,就会更换一个盒,这些盛着粪便的塑料盒会被弹到太空 。 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气机,将其吸进一个特别形状的杯子里,经过橡皮管灌进地板下的污水池里 。 宇航员就是靠这些特殊装置,才能够在太空里生活 。 一、(住:挂着睡,能洗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