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家都会出现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这其实就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脾胃虚弱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老人脾虚怎么办呢?又有哪些是不能吃的呢?
老人脾虚的原因1.脏腑内伤
《内经》记载,男子到了40岁,女子到了35岁,即开始气血衰退 。又说,男子到“八八”(64岁),女子“七七”(49岁),皆已肾气衰,天癸竭(天癸指肾精所衍化的物质) 。因为气血之生化,有赖于肾气,亦即先天之气,又名元气,它是推动人体气化的原动力 。脾胃的腐熟与运化(指消化与吸收),既赖于肾阳的温煦蒸腾,亦赖于肾阴的滋养濡润 。肾阳煦之,脾胃的阳气才能旺盛,使脾气藉以鼓舞上升;肾阴滋之,脾胃的阴津才能充足,使胃气得以下降 。可见脾胃的升降原动力,是来源于肾阴肾阳 。《内经》对于肾气虚衰之年龄,虽只能作参考,但说明人到中年以后,肾气始衰,是会影响脾胃功能的 。
2.饮食失节
人靠饮食以资养全身,但饮食入胃,须赖脾胃的运化才能化生精血,以供脏腑之需 。老年人脾胃功能,有自然衰退的趋势,对饮食物的摄取,不如青壮年时旺盛,食多则无法消化吸收,纳少又不够营养,这就要知所调养 。此外有偏食嗜好,如饮酒、浓茶或喜进生冷、炙熏、肥甘之物,尤其黄昏之后,多进油腻之品,日久必患消化不良等疾患,《内经》所谓“饮食不节,肠胃乃伤”即此之意 。

文章插图
3.平常运动少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主肌肉和四肢,老年人运动少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使运化水谷和水湿的功能减弱,人就容易消化不良或体内生湿,表现出容易腹泻或大便粘滞不爽,身体沉重倦怠、嗜卧多睡、口中涎多、语声重浊(说话吐字不清)等诸多症状 。
4.思虑过度
中医认为思为脾志,过思则会伤脾,所以说:“思则气结” 。老人想的太多、用脑、用情太过,就会伤及于脾,脾虚就会影响到人的食欲,使人茶饭不思,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精神萎靡 。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1.脸色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 。

文章插图
【老年人脾虚怎么办?老年人脾虚不能吃什么?】2.鼻头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
3.口唇无血色、干燥
《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 。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
4.睡觉时会流口水
《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 。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 。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