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赏析)我们仨 杨绛内容简介
《我们仨》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温暖的学者家庭 , 几十年来默默无闻 , 互相帮助 , 聚在一起 , 又互相失去 。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 , 江洋用一贯的智慧和独特的笔法 , 以梦境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三口近几年的情感经历 。 第二部分 , 女儿和丈夫相继病逝 , 作者在书中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 第三部分 , 用平实感人的文字 , 记录了这个家庭从1935年夫妻俩去英国留学 , 在牛津领女儿到1998年女儿和钱老师相继去世这段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
江洋 , (1911——2016) , 钱钟书夫人 , 原名杨吉康 , 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 出生于江苏无锡 , 北京 。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 1935年 , 他在英国和法国学习 。 回国后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 1949年后 ,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 , 散文《弄假成真》 , 小说《洗澡》 , 散文《干校六记》 , 散文《将饮茶》 , 翻译《堂吉诃德》 。
1998年 , 钱钟书去世 。 然而 , 鲜为人知的是 , 他和江洋的独生女钱媛在1997年离开了他们 。 一生的伴侣和独生女相继离开 , 江洋晚年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 生活伴侣离开四年后 , 92岁的江洋仔细记录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来的风风雨雨 , 形成了一本回忆录《吉尔布拉斯》 。
最初 , 三口之家各写了这本书的一部分 , 写了父母 , 杨女士写了父女 , 钱先生写了他眼中的母女 。 到1996年10月 , 钱媛已经非常虚弱 , 他预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 她让妈妈让她写《小癞子》的标题 , 她会和父母一起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 躺在病床上 , 钱媛在护士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地写了五篇文章 , 最后吃不下饭 。 他还在写作 。 杨女士见病重的女儿实在写不下去了 , 劝她不要写了 。 经过这一站 , 再也没有办法拿起笔了 。 钱媛的最后一篇文章写于1997年2月26日 , 也就是她去世前六天 。 这项工作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江洋晚年的一个梦 , 以“钟书大概记得我的抱怨 , 叫我千里有梦”开头 。
第二部分 , 江洋以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个“长梦” , 讲述了三口之家在人生最后阶段的深刻感受 , 回忆了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相继离开的过程 。
第三部分 , 用回忆录的方法 , 把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写了下来 , 记录了这对夫妻从1935年去英国留学 , 到他们把女儿接进牛津 , 直到1998年女儿和钱老师相继去世这段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
扩展信息:
作品主题:
《斐多》自始至终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中的一个又一个人文情怀:一是爱与情的深刻表达;二是爱国情操的自然表达;第三 , 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平和突出 。 作品以朴实的语言和面向生活的态度 , 告诉读者一个观点 , 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
本书以女性的视角 , 用平实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 , 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深深的哀思 。 作品结尾 , 作者说:“我清醒地意识到 , 曾经是‘我们家’的公寓 , 只是旅途中的客栈 。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 。 我还在寻找回家的路 。 ”
公寓、邮局、古驿道、医院 , 虚实交错 。 在现实与现实的交织中 , 读者可以体验到世间的悲欢离合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们三个《我们仨》是江洋创作的散文集 。 整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江洋和钱钟书都老了 。 江洋梦见她和钱钟书走在一起 , 然后钱钟书跑了 。 醒来后 , 江洋抱怨钱钟书 。 这是一个老人能做的梦 , 暗示着他老了会害怕离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